这样一出成为京剧传统经典剧目的《定军山》,又名《一战成功》,由于其名吉利,谭鑫培每年都以此戏打炮。那时无生不谭,以后的一百多年来,这出戏几乎是京剧老生的必修课。
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大师谭鑫培,是京剧老生主流的创立者,也是京剧成熟并走上巅峰的象征性人物。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赞颂他:“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响如雷。”京剧界还流传着“无腔不学谭”的说法。
今年,是谭鑫培大师诞辰170周年,辞世100周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由刘冰鉴执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第五代传人谭元寿任艺术指导,谭门第六代、七代传人谭孝曾、谭正岩父子联袂主演,京剧名家尚长荣先生特邀出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让这部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经典再现。在中国京剧史上甚至是世界戏剧史上都堪称奇迹的谭门传人,又为中国和世界奉献了一部具有民族气派、中国品格的精美的艺术作品。
《定军山·阳平关》是一出历史悠久的靠把老生戏,在清朝昇平署演出的《鼎峙春秋》中就有“智激黄忠,计夺天荡,两军换将,黄忠斩渊”四折。据说当年的《定军山》不过一出平常靠把老生戏。后来,谭鑫培将这个戏的剧本结构、唱腔都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加工处理,让黄忠这个“只杀得红日无光耀,只杀得地动山又揺,只杀得战马声咆哮,只杀得鲜血染战袍”建功立业的老英雄形象性格更加突出;同时,他还根据自己脸型比较消瘦的特点,把帅盔改为扎巾。人物突出了,扮相也更精神了。
自百余年前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现在多媒体时代加工提高的同一题材电影《定军山》,充分证明了电影传入中国后与京剧艺术的天然的血缘联系。而让谭门后代重排《定军山》的安排,也极有象征意义。这既是向谭鑫培大师致敬,也是向中国电影历史致敬。
而谭门传人以清醒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定力,自信地将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对于繁荣传承中华戏曲艺术也具有普遍意义。这百余年先后问世的两部京剧电影《定军山》,也再一次证明:京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美学意蕴滋养了谭门各代,而谭门的坚守和谭派艺术的魅力,也使京剧艺术更增光彩。J069
首次挑战戏曲电影的导演刘冰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认为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经过好多代艺术家研究打磨、精心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的体系,而电影应该要忠实于这样的艺术创作。因此该片的拍摄毅然舍弃了特写等常用的电影手法,镜头的剪辑与切换也极为节制,尝试将电影“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用在这部电影上。最终,该片让京剧的叙事和电影的叙事得到了行云流水般的有机结合。整部电影,京剧的节奏始终在引领电影镜头的节奏,电影镜头表现能力则始终为戏曲表演服务。
《定军山》这部以中国国粹京剧为题材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无论对于中国戏曲还是中国电影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由于主演该影片,京剧大师谭鑫培也堪称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可惜的是,这部影片的拷贝早已遗失,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现在,许多老生都不大唱这个戏了,只有谭家后代坚持演出这个戏,足以说明这个戏很不好演。没有足够的武功演不了,没有出众的嗓子也演不了,惟有谭家,文武兼备。谭元寿先生当年76岁高龄,比历史上的黄忠还大6岁,但在舞台上游刃有余。一方面是因为他嗓音好,另一方面是他的武戏基础扎实。
谭正岩(左)与谭孝曾(右)分别在新版京剧电影《定军山》中扮演赵云和黄忠。 此次重新拍摄的京剧电影《定军山》,讲述《三国演义》第70回、71回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奋勇夺取定军山的故事。按京剧行内的说法,是《定军山》带《阳平关》。《定军山》止于黄忠刀劈夏侯渊,电影的后半部是《阳平关》。电影由第七代谭派传人、青年演员谭正岩担纲主演,他前扮黄忠,后扮赵云,可以说是对演员的一个全面考验和挑战。其父谭孝曾则在《阳平关》一折中扮演黄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大力襄助,在剧中扮演配角曹操,这些都带给戏曲界和观众以惊喜。 拍摄电影的辛苦程度,毫不亚于舞台表演。正逢8月末,摄影棚内温度高达42摄氏度。但为了拍摄需求,棚内不能开空调或者风扇,身穿厚重戏服的演员们,妆都被汗水冲花了。长达十多个小时的拍摄,龙套演员身体甚至出现过状况。但最终,经过主创团队历经两年多的潜心创作,电影《定军山》将传统国粹京剧与电影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影片创作理念独特,中国美学风格浓郁,既充分尊重国粹京剧传统的表演艺术,原汁原味地完整保留谭派演员的唱念做打,传承谭派一百多年来的京剧流派风格并将其发扬光大,也以精彩的电影语言赋予京剧艺术全新的面貌。正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所言:“这一次,是我们优秀的精美的传统京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又一次完美的结合,这是一项艺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