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天搭乘地铁通勤的人们来说,地铁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或许正如法国人类学家马克·奥热在《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一书中所言:“没有节庆的集体性,未被隔离的孤独感。”在这本极适合作为地铁读物的书中,他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复数的孤独”。换句话说,这种孤独不只是某个人的,也不只发生在某个时刻,不止某一种。无论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被迫与他人接触、在冬季的夜晚独自走在荒凉的通道尽头,还是在清晨的车厢内百无聊赖地翻着报纸,谁也无法忽视地铁施加于人身上的特殊的孤独感。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本逃亡录真实地再现了一位英勇的年轻人为个人理想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战争的残酷。书中所描写的这场漫长而艰险的逃亡之旅,也是梅尔人生路途的最后五年。
连达 著新近出版的这本《得乎檐角梁柱间》收录了连达在山西南部地区考察的125处古建筑。这些乡野古建大多集中于平阳(今临汾)、河东(今运城)一带,囊括了从唐朝到清朝各个时期的特色建筑造型和结构,亦标志着其所处时代的工艺水平、审美取向和社会经济状况。在连达看来,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每一处古建筑,他在介绍时均配以精美的速写绘画和详尽的历史讲解。大到气势恢宏的殿堂、古朴典雅的寺庙、陈旧破败的石碑,小到墙上的一幅字画、堂内的一座雕像,甚至包括其中的构图、笔法、神韵和意境,檐角梁柱间体现着创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文历史的精通。相信无论是古建筑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从这本书中一窥中国古建魅力。
[美] 卡尔·罗利森 莉萨·帕多克 著 姚君伟 译《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01
自1966年第一部论文集《反对阐释》问世,苏珊·桑塔格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野。除了在文学、艺术、摄影等多个领域的成就以外,桑塔格也始终聚焦于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敏锐的洞察力与先锋的思想使她成为了西方当代不可忽视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也塑造了她在公众心中的偶像地位。在卡尔·罗利森和莉萨·帕多克夫妇二人为其撰写的首部传记《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中,人们得以回顾桑塔格从童年到晚年动荡而辉煌的一生。只可惜,这部在传主生前即出版的传记只写到了1999年,桑塔格生命的最后五年未被提及。
[法] 塞利纳 著 金龙格 译在《二战梦魇:美国记者亚洲战场逃亡录》一书中,作者通过梅尔留下的私人书信、刊物、报道、历史资料等,为读者还原了梅尔与妻子安娜莉在战争期间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大学毕业后,梅尔作为交换生在中国待过多年,对第二次中日战争进行过报道,发表了很多反对日军侵略和揭露日军暴行的文章;安娜莉亦放弃了好莱坞的事业,前往中国写下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抗战经历。除了恶劣的生存坏境、不时降临的空袭和紧锣密鼓的工作之外,二人还要面对随时被日军追捕的危险。“在马尼拉的最后两周尤为糟糕,”安娜莉后来写道,“日本人步步紧逼,我们知道梅尔一旦被抓,很有可能会被杀害,可我们每想到一种逃离的办法,总会被迫搁置,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