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年,这群城里来的年轻人,养猪、捕鱼,排雷、忍受台风,在战天斗海中完成了垦荒任务。当年的荒凉废墟,成了生机勃勃的海上乐园。
创业第一年,由于渔网安装不熟练,养殖的鱼都跑了。“这就像老一辈人一样,条件再艰苦,也要一个锤子一个榔头把路修起来。”陈招德说,“如今我们水产养殖技术含量很高,也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一辈人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我们新一代还在传承。”
去年,大陈岛1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6.7亿元,其中90%是文化旅游及配套项目。今年,大陈岛将继续推动10亿元的文旅项目开发。而在未来5年,计划实施54个重点项目,预计投资69亿元。
“现在岛上到处在开发建设,天天都在变样!目前乌沙头和甲午岩核心景区基本建成了,梅花湾亮化工程已完工,省级地质公园即将开放,青垦文化旧址公园、两岸乡情园、帆船帆板基地也在加快建设……”大陈镇副镇长叶敏说起大陈岛的变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人登岛洽谈对接旅游开发项目。
2012年,陈招德回到大陈,以国际铜业协会上海代表处为技术指导,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铜网技术,率先使用大型铜围栏设施养殖大黄鱼。
椒江往返大陈岛客船的老乘务长邱祥富,见证了大陈居民生活的点滴变化。最让他感慨的是客船起航之前的场景:乘客文明排队上船,自觉前往客舱寄存小海鲜。旧日推搡挤、吵嚷不休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他笑着说:“大陈岛正在成为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改革开放后,靠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陈岛成为国家二级渔港,每年有上万渔民作业。但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大陈岛面临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
后来,翁丽芬每到一处都会向人介绍大陈岛老一辈人留下来的垦荒精神。这段时间,她在研究开发岛上的研学之旅,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来岛上,学习和体验垦荒精神。
更多现代化的改变正在发生。在邮局,工作人员介绍,岛上每周都能收到数以百计的快递,其中大部分都是岛上居民和打工者的网购包裹。这些从城市里寄来的包裹,使海岛生活变得不那么孤寂。
站在大陈岛上远眺,碧海蓝天掩映下的是岛上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巨大的栈道桥组成了渔场的主框架,由一根根钢管桩和铜合金网打造而成,面积达7万平方米,围网高15米,确保高潮位时仍有3米的围网露在海面上。
如今,大陈岛上养殖大黄鱼的从业公司及合作社共有12家,其中大型铜围网养殖有4家,拥有深水网箱数550只、5万以上立方米水体大型铜围网4只,年产量3000吨,产值达3亿元。
“资源禀赋独特、自然风光奇绝、文化底蕴深厚。”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随口就说出了大陈的3个优势。据统计,省级旅游度假区大陈岛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十六字“大陈岛垦荒精神”高高镌刻在大陈岛凤尾山顶的石碑上,也深深镌刻在大陈人、台州人的心里。
游客的登岛,吸引着更多大陈人的回归。今年29岁的缪蕾回来了,学会计的她回到大陈卫生院当了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我看好大陈岛的发展,也愿意为大陈岛发展出份力。”年轻的缪蕾对如今的工作很满意。
产业之变
“水产养殖技术含量很高”
“当时岛上荒草丛生,死气沉沉。”提起上岛见闻,老垦荒队员徐定寿依然难以忘怀。
人气之变
从高处望去,养殖围栏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大陈岛发展黄鱼养殖有历史基础,大陈人牢牢抓住这一现实优势,走出了一条渔业转型升级之路。”倪国正说。如今,网页游戏私服发布网,“大陈黄鱼”已成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大陈岛正在形成喂黄鱼、赏黄鱼、钓黄鱼、吃黄鱼、购黄鱼的产业链,休闲渔业正蓬勃兴起。
“我看好这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