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浴血奋战近20年的解建业放弃了每月85元的工资,从国家干部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每年的固定收入只有24元的伤残抚恤金。
虽然已经解甲归田61年,解建业的党员本色从未改变。方营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高玉祥说:“解老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人家每月10日都会参加党员日活动,雷打不动,从不间断。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拄着拐杖去;最近身体不行了,就让儿媳妇搀扶着,一步一挪地来到村委会,从未缺席。”
每一张荣誉证都渗透着英雄的鲜血,每一枚军功章都铭记着战火纷飞的岁月,它们也同样记载了解建业的传奇人生。
和平年代:他弃官为民无怨无悔
回到王村乡方营村以后,解建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由于缺水,村里庄稼得不到灌溉。解建业任职期间,带领群众大修农田水利,用了3年和邻村一起修通了15公里的干渠,把彭李坑水库的水引入村子。”卧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郭超介绍。
英雄慢慢老去,但他的党性和原则性却丝毫没有减弱。几年前,村里拟发展3名新党员,支部会议上大部分人举手表示同意。此时,解建业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不同意!这里面有俩人平时表现很一般,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这样的人咋能入党?”解建业的话得到了几名老党员的响应,这两名村民最终未能入党。消息传开,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解建业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小院里靠墙摆放着农具和粮食,院子当中十几盆花草,枝繁叶茂。97岁的小院主人解建业坐在一张旧竹椅上,神态自若。一个月前的一场重病,让一向硬朗的他变得步履蹒跚,听力也严重下降,采访时,需要他的三儿媳妇当“翻译”才能沟通。
战火中: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平津战役中,解建业作为排长,带突击队员架起云梯强攻城墙。经过29小时激战,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被攻下,但解建业所带领的排有十几位战士长眠在了海河两岸。
“别人当官越当越大,老解当官是越当越小。”方营村的群众打趣说,可在解建业眼里,哪有什么官大官小之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当时方营村十个生产队中九队是个“老落后”,解建业辞去了村支书,到九队当生产队长。他带领群众苦干巧干,两年就改变了该队的落后面貌。
1947年5月,在我军对敌夏季攻势怀德战役中,解建业为了掩护新战士身负重伤,头部、腰部被弹片击中,肋骨断了3根,在床上躺了4个月。老人掀开半旧的衬衣,我们看到他右肋部还有碗口大的紫色疤痕,他说头部还残留有一块弹片,每到阴雨天都隐隐作痛。
退役军人解建业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摄临别时记者问他,有没有为什么事后悔过。老人坚定地说:“从来不后悔!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群众生活也越来越好,有啥后悔的?!比比我那些当年牺牲的战友,我有儿有女,活了90多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党叫干革命,我就拼命往前冲,从来没有熊过;党叫支援农村建设,我就回来当农民。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永远都不后悔!”
1956年12月,解建业转业到东北监狱和附属工厂当了两年管教干部。1958年,国家号召广大干部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解建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定解甲归田。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娟
虽然日子艰难,但让解建业欣慰的是,干渠修好后,村里实现了稻麦轮作,成了远近有名的鱼米之乡,这条干渠如今仍发挥着“余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人目前跟着三儿子一家生活,比较拮据,但他却常常提醒儿女们:“咱只要好好干,日子一定能过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向组织乱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