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在远方》导演陈昆晖:心怀敬畏 焉能不达

  这种残酷的淘汰制度和全面学习的培养模式,让陈昆晖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我基本上什么都会拍,除了水下摄影没试过,其他基本都拍过了,而且也学习了与各部门打交道的能力。”

  “我想记录中国人的奋斗,中国人的美好,以及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方方面面地位的提高。”陈昆晖动情说道。

  但是,事实证明,所有的努力和“麻烦”都不会白费,《海洋之城》负担起了作为第一部邮轮题材国产剧的重任。

  20岁左右时,陈昆晖有了一个梦想——做导演,但因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他选择了曲线救国——从离导演最近的摄影师做起。

  这种氛围下的交谈,无疑是非常愉快而且彼此信任的。

  “再现”之后,“表现”则通过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来呈现。

  45岁前不碰导椅,

  “麻烦”的《海洋之城》

  陈昆晖的导演路,走得又幸运又曲折。

  《在远方》中的感情观无疑是非常现实的,但人物设置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因为,这仅仅是谈到了自己作品《海洋之城》中的原型人物,终于成为世界邮轮史上的首位华人船长。

  看到坐在对面年过50的男人眼圈发红时,笔者的心,突然就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已播出的剧情中,有这么一场戏让笔者印象非常深刻。

  是一种什么样的敬畏

  除了写实感,《在远方》中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很明显。

  而浪漫主义则表现在,在他们争吵时,高畅(郑奇饰)在旁边弹奏音乐,演变为一边在吵架,一边在弹奏音乐的场景,“这样处理用意有二,一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再亲近的人在遇到别人的感情问题时都不好插口;二是通过这样的表现方式,让姚远和路晓欧回忆起两人为什么在一起,是对两人激情磨灭后的浪漫补充。”

  陈昆晖口中的“先再现”很好理解,即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社会百态和老百姓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在远方》更追求身临其境的状态,因此,选择了彻底的实景拍摄,“我们去街道上拍,去故事发生的真实地点去拍,尽量去寻找那种原生态的城市感,当然,政策上无法实现的场景,比如姚远一开始在剧中居住的地下室,我们选择了搭景,但也只是一小部分”,陈昆晖坦言。

  因此,有了剧中姚远的标志性卷发,有了带有浓浓年代感的上岛咖啡店,有了绿色、白色的面包车,有了老版的人民币,等等。不过,更让人有代入感的还是其略带怀旧,又有当时大都市时尚气息的拍摄风格,“我们记忆中、资料上、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就还原成什么样子,而不去做过多的人工雕琢,从头到尾秉持的都是记录的心态。”

  “当时的市场上,最多的就是古装戏,而且对于一个没有在大陆长期生活过的人来说,去拍生活剧根本不现实”,但是,陈昆晖又是一个喜欢挑战不同类型的人,因此,毅然决然地决定留在大陆生活,“你要是不在一个地方生活的话,是没办法了解它的语言和文化,也没办法理解,理解都有问题的话怎么去表现呢?”

  踏踏实实做事,低调做人,永远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心存敬畏和热爱,这大概是为何陈昆晖这么吸引长期合作伙伴的原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