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期智能生产“神经元”体系的建成,三锋公司智能仓储率先取得成效。W-MS系统的上线,涵盖供应商管理和智能仓储管理,把“数据录入”转变成“数据采集+录入”,从“人工找货”转变成“导向定位取货”,不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为错误,还能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成本。
目前,飞神公司信息化改造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通过系统,不仅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生产现场的状况,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品质管控、设备维护、业务等部门都可以实时掌握订单情况,及时纠正异常情况,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三锋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推动智能化改造的缩影,一系列工程产生的红利初步显现。汽车零部件和防盗门行业的智能制造试点率先展开;全市14家工业4.0现代工厂和无人(车间)稳步推进,3家已经初步成形;引进和培育了优海公司、中联公司、上海万滕科技、新迪智造、新凯迪信息技术等一批信息服务机构。
“随着人工智能体系的逐渐成熟,传统制造模式显露出来的弊端已经让人有些难以忍受,不仅飞神公司,五金产业的其他企业主体也存在同样的病症。现在,企业家的眼界不断拓宽,智能化改造实施步伐加快。”负责飞神公司智能化改造的浙江新迪智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说。
飞神公司房车部相关负责人王利介绍,此前,飞神公司的传统制造流程中,产品多样化、个性化,资料繁多,配件多,信息传递慢错,差异化导致低效等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保持部门之间紧密协同,高密集的会议,才能确保不出现较大的问题,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却非常低效。
从“机器换人”分行业试点,到“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示范试点和省振兴实体经济示范试点,再到“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支持政策,我市政策叠加效应的引导能力不断增强,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指明了方向,也为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数字化变革中实现工业转型和能级提升的样板夯实了基础。
在李敏看来,数字化转型将为制造业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根据新迪公司对已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的综合统计数据显示,经过数字产业化,企业的库存占用成本可以下降20%以上,劳动生产力提升15%至30%,设备停机时间下降超过30%,预测准确度提高85%,质量成本优化20%。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通过提升客户需求满意度及灵活性,加速市场投放时间,以及与供应链的整合,为运营带来额外价值。
现阶段,我市正在着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示范试点和省振兴实体经济示范试点,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双试点”县市。全市对标双试点的工作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抓手,通过实施制造方式的智能,从而达到制造产品的智能。
7日,我市举办“AI(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为主题的AI新工业高峰论坛,300多位志在实施智能化改造的制造企业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命题,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BT页游sf,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制造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也越发密切,给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政策叠加效应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品名”“开工时间”“工序名称”“完工时间”……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两个MES的生产进度看板详细地显示各种型号的旅居车订单的生产信息,车间作业行为实时监控、生产全程可视化监看、即时化生产汇报与统计以及生产过程实时追踪与追溯。在新工业高峰论坛上,飞神公司分享了该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验。
生产流程再造克服传统制造的弊端
“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成为全市14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之一,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智能化改造,初步完成了信息神经系统的建设。”三锋公司董事会秘书、信息化总监吴四红说。该公司的信息化系统目前已经全面覆盖采购下单以及整个供应商体系,以及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目前,整个体系的物料和半成品进出库管理都实现了一码到底,能够有效完成生产过程中信息采集和质量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