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队伍由长沙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组成。几位流浪人员躺在立交桥下自己搭建的“床”上,他们头戴帽子,身体缩在被子里。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将食物放在流浪人员枕边。桥下阴暗潮湿,工作人员拿出崭新的军绿色厚棉被轻轻盖在他们身上。
新华社长沙2月16日电(记者阮周围)一辆物资车在湖南长沙人民西路立交桥附近停下,几个小伙子迅速下车打开后备厢,一人肩抗棉被、一人手提棉服、一人拎着方便面、面包、饮用水等食物,轻车熟路地找到了桥下的“居民”。
“救助工作是对流浪人员的帮扶,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和生存权益得到保障。”李锋说。
“地衣之家”救助服务点于今年1月对外开放,救助对象主要是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人员。到目前为止,已经陆续接待了约300人次。每天下午,服务点内会定时播放电影、发放公益晚餐、提供热水洗澡、理发等。
“欢迎你们常来,还要多带朋友过来!”地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人朱聪一边收拾理发设备,一边叮嘱。她说,一个月以来,已经有十多位固定的“客人”。
朱聪介绍,除了提供基本物资和生活服务外,服务点还在对流浪人员进行按摩技能、垃圾分类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在长沙“地衣之家”救助服务点内,流浪人员正在集体看电影。新华社发黄棪培摄
“你姓什么?是哪里人?晚上冷不冷?要不要我们帮你买票回家?”一位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并轻轻伸手拉开被子查看流浪人员的状况。“如果有需要,请随时来救助站,我们会帮你的。”
据介绍,2018年长沙市共救助了19846人次。去年12月以来,长沙市救助站和各区县市救助站累计资票返乡1752人次。
在长沙,位于坡子街的“地衣之家”就是这样一家帮扶流浪人员的机构。
目前已经有8位流浪人员“报名”参加按摩技能的培训,朱聪表示,通过工作改变生活状态,他们中的成功就业者,将起到持续的带头效果,从而刺激、鼓励这个群体产生对工作就业、稳定生活的向往,增强自我实现感。
目前,中国流浪人员救助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民政部门。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BT页游,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团队等开展街面服务。
在长沙市人民西路立交桥下,长沙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看望流浪人员,并发放物资。新华社发李斯力摄
“农历新年前我们已将所有可以找到家的成年滞留人员送返户籍地,让他们与家人团圆过年。”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锋说。
老彭是“地衣之家”的“明星客人”,因为他已经在废品店找到了正式工作,正月十六就要去上班。最近他几乎天天都来,还招呼同伴一起。
在长沙市芙蓉广场,流浪人员对长沙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摆手表示感谢。新华社发李斯力摄
“谢谢!你们是好人。”流浪人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