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们已经叙述过的上古海神禺强、禺貌、不廷胡余、彝兹,均见诸于《山海经》中。而《山海经》中对海外各国异域的描写,神话色彩浓厚,读之令人称奇叫绝。
更为难得的是《山海经》中有许多宝贵的海洋神话素材,被后人附会推衍、传颂吟咏,成为中国海洋神话植株的主根和中国海洋文学长河的源泉。如“精卫填海”的故事,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时不幸溺亡,她的灵魂便化成了一只“文首、白喙”的精卫鸟,誓衔木石以填东海。这个故事被后世多少文人墨客写入诗词曲赋,真难以数清。
又如“海外仙山”的海洋神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被运用最广泛的母题之一,也见于《山海经》中。相传渤海之东极远处的旧墟中,有五座神山,随风飘浮,不能暂停。山上群仙请天帝想办法。天帝派海神禺强找来15只神龟用头顶着五神山,使之不再随波逐流。这时龙伯国的巨人来了,他们一下子钓走了6只巨鳌,以至使岱舆、员峤二山漂流到北极,沉入大海之中了(据说天帝大怒,令龙伯国的人变矮,而缩短的龙伯巨人还有数十丈高。其“钓鳌”壮举成为另一文学母题,如李白就曾自称为“海上钓鳌客”。)
《山海经》共18篇,虽仅仅31000多字,却是一部以神话为主体,包罗宏富的多学科古籍。书中有关海外奇山异岛、怪物异人的记载,是《山海经》中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关于古代海洋神话的记载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海洋神话提供了素材,而且对我们了解华夏先民的海洋文化创造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初的这一长时期中,古代学者认为它是夏禹和伯益所著,其实作者不是一个人,创作者生活的地域以楚为中心,西及巴蜀,东及齐鲁。比如,有个“鹳头国”,其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大概是从事渔业的民族。“长股国”的人生就两条长腿,常背负长臂国的人入海,以捕鱼为生。这些都反映出远古时代海洋渔业活动的情景。又如“大人国”的人很大,善操舟楫,能“坐而削舟”。“玄股国”的人以鱼皮为衣服,不也是海洋民族吗?“氐人国”干脆半身为人半身为鱼,很像“陵鱼”一类的怪物。有此记载虽无海洋内容,但也奇得令人吃惊,如“贯胸国”的人胸口上有一个洞,可以用一根竹杆子穿过洞口,由两个人抬着走路。“羽民国”的人浑身生满羽毛,长着翅膀。“一目国”的人独眼生在鼻梁正中。“聂耳国”的人耳朵很大,必须双手托着。
中国海洋神话内容丰富多彩,生动绚丽。几乎在各类的占代文化典籍中都有它的影子。从《诗经》、《楚辞》及后来的文学作品,到诸子百家的著述;从古代历史典籍,到航海者的录述中,网页游戏私服,海洋神话随处可见。但其中记录海洋神话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要数《山海经》了。
剩下的三座仙山就是著名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传说有不死之灵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等都曾派人入海求药,这不但客观上促进了海洋事业的发展,而且由此产生出一大批海洋文学作品,历代名家关于海外仙山的吟咏屡见不鲜。(摘自:《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