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新开网页私服 >

杨伯恺:以笔为刀传播革命(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杨伯恺:以笔为刀传播革命(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如今,英烈的家乡骆市镇修建了纪念杨伯恺的骆市陵园,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五四”期间,群众都自发前来,纪念永远活在营山人民心中的革命烈士

  杨伯恺,1894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骆市乡杨家坝。1919年,通过吴玉章同志联系,杨伯恺以勤工俭学赴法国留学。1922年,杨伯恺加入旅欧共青团组织,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杨伯恺回到上海,积极向群众作反帝爱国宣传,后党中央调派杨伯恺到四川协助吴玉章等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任教务长。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杨伯恺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同年春,杨伯恺回到营山家乡,在杨家坝建立了营山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营山支部。1926年3月2日,四川省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县农会在杨伯恺的家乡诞生。

  1949年12月7日深夜,55岁的杨伯恺同30余位同狱战友被国民党特务活埋于成都通惠门外十二桥。

  据新华社电  (记者李力可)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的骆市陵园英烈陈列室中,从骆市镇走出的早期革命先驱杨伯恺大量生平资料在此陈列。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5日 11 版)

(责编:袁勃)

  1944年,杨伯恺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先后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和民盟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1946年5月,民盟主办、张澜任社长的《民众日报》创刊,杨伯恺任总经理兼主笔。周恩来为《民众日报》创刊号题词“民主先锋”。1947年6月2日凌晨,国民党特务查抄了杨伯恺住所,并将其囚禁在成都政治犯集中营。在狱中,杨伯恺对敌人毫不妥协,当敌人企图以写悔过书作为释放条件时,他严词拒绝:“我绝不写一个字,就是马上枪毙我也不写。”

  抗战爆发后,杨伯恺回到四川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他开始为《华西日报》撰写社论,1942年受聘为主笔,曾有朋友劝他不要那么犀利,但他回答:“文章就是我的武器,磨光了还有什么用?”

BT页游私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