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阁丛葬地
一位银发老奶奶面色凝重,默哀时将右手放在心脏位置。默哀结束后,她手持洁白的菊花,缓缓走到纪念碑前,三次鞠躬。这位老奶奶叫李扣霞,出生于1944年,从2014年至今走遍了17处南京大屠杀丛葬地,并进行拍摄整理。“我去年就想来金陵大学丛葬地,但是没赶上。所以今天一大早坐车赶来,终于拜祭了最后一处丛葬地,也算没有遗憾了。”提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李扣霞有些哽咽地说,虽然没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但每每想到同胞受此劫难,心里就很痛。
“每每想到同胞受此劫难,心里就很痛”
缅怀烈士,理应为了正义与和平继续努力
上午10:00,河海大学的400多名师生代表以及社区居民在清凉山丛葬地参加悼念仪式。他们身着素装,胸佩白花,手中拿着一枝菊花,集体默哀1分钟。在学生代表朗诵《和平宣言》后,师生代表依次献花。他们还在丛葬地献上了自己制作的千纸鹤,以寄托哀思。
警报声响起,在每一个广场、路口,市民伫立默哀
献上千纸鹤,学生代表朗诵和平宣言
邮政大厦上方的现代快报大屏上,播放着“在那段惨绝人寰的日子,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同胞遇难”的视频。志愿者张福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新街口、鼓楼广场帮助交警维持秩序。他说,国家公祭期间,那段沉痛的历史便会浮现在心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南京人对那段历史有着惨痛的记忆,警报声响起后,在街头的每一个人都停下来,肃立,低头默哀,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原标题:南京!南京!
收藏了50年的雨花石,拼成 “300000”字样
上午9:58,现代快报记者在新街口广场看到,四个方向路口的信号灯全部变为红色,汽车缓缓停下。非机动车道上,骑车的市民纷纷停车驻足,所有人都在静静等着警报声拉响的那一刻。
今年47岁的孟献梅是南京市城市治理志愿者,从2014年至今,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这一天,都在新街口广场执勤,“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但历史不应该也不能被遗忘。”
2018年12月13日,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01—10:02,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城,将整座城市凝固。行人停下了脚步、车流停止了前进,交警脱帽默哀,汽车、火车、轮船停驶,汽笛齐鸣……这一分钟南京全城静止,为30万死难同胞默哀。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警报声响起,社会各界代表集体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