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钱报读者的故事,会不会让你共鸣

  中班快结束了,心力交瘁的我,选择让他休学了,虽然就剩一个月,我不想再煎熬了。

  他说,情商低是低,但是只要不影响他对关键人物的跟随,就不要太在意。只要他能把握住对关键人物的态度,其他的都是小事。

  看到这里,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多数小朋友说的都是感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娃磨磨蹭蹭上台,说了一句:“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她每天都陪着我。”

  他终于在班上结交了不少好朋友,比如跟活泼的小男生一起打闹玩耍、跟乖巧好学的小女生一起学习。这些他回家都会跟大人沟通——这在之前,是绝对没有的。

  2018年11月22日,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视频——每个小朋友上台说一句感恩语。

  终于有了朋友

  Y妈是个80后,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也吸取了之前的很多经验教训,有状况主动诚恳地跟对方家长沟通,取得谅解和宽容。老师和校长经验很丰富,给孩子创造机会,鼓励他、帮助他。

  这位专家快刀斩乱麻地把我打发走了,但也着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从认知上来说,我娃并不落后,三岁以后他已经开始自己通过绘本认字,简单的加减法也学会了,在幼儿园学东西很快……

  意外的感谢

  本来,我们担心,Y妈是否会同意刊登这个故事。她说,说出这些,只是想记录和感恩,“如果有幸能给予有类似经历的家庭一丝丝小力量,那更是善莫大焉。”

  在201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她讲述了陪伴自己“熊孩子”的故事——这样的焦虑,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但Y妈找到面对的方式。

  那段时间孩子情绪非常不稳定,每天都哭哭咧咧。而我,一到放学的点就非常害怕,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怀孕后期情绪也不稳定,,忍着眼泪给家长道歉,或者忍不住了就哭着道歉,检讨自己教子无方,经常一夜流泪到天明,肿着两个核桃眼去上班。

  孩子4岁正式上公立幼儿园,经班主任提醒,我们带着孩子开始了求医之路。

  以上种种,让我们忽略了真相。

  后来,我们带着孩子去另外一家医院看了两位儿童行为问题的专家,医生只是提了提回家多训练感统和规则。

  就在这个时候,孩子频繁在家长群里被投诉。

  记得临出门的时候,我还问了G医生一句:“他这算是阿斯伯格(阿斯伯格综合征为不典型孤独症的一种)吗?”

  我问G医生,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情商低”吗?

  他跟同龄人交流的语言很生硬刻板,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样才算解决。

  那天,去G医生那里复诊,G医生说,可以尽量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机会,但是也不要强求,不要期望在社交互动这方面能有多大的进步,主要看他是不是可以跟上关键人物的状态,比如在学校,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将来属于正常孩子的那些功能他都能达到,但是肯定是需要下功夫的。

  讲述人:Y妈

  有一点不得不说,虽然孩子的幼儿园三年(托班、小班、中班)上得磕磕绊绊,但是老师们从来没有说过放弃,而且帮我挡掉了很多来自其他家长的压力,反倒是我自己,显得脆弱了一些。

  比如听不懂玩笑话,会当真、生气,严重的时候会哭闹;攻击性行为现在转变成用语言表达,生气的时候说一些狠话;除非心情特别好,不太跟人打招呼;说话很少与人对视。

  2018年,我冒着大雨看音乐节,挤在湖滨人群里看了喜欢的小哥哥,凌晨两点起床去杭马当志愿者,对不喜欢的人事直接sayno……

  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和老公决定:我辞职在家,专心干预老大。不过,5月份提出辞职,直到8月初我才正式回家。

  郭医生说:“现在已经取消这个名称了,但是你可以当他就是吧。”

  其实,我跟老公的社会性也都不强,内向,不擅言谈。不过,我想通了,我们虽然不像开朗活泼的外向型性格那样能迅速融入环境,带动气氛,但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依然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虽然语言不够生动,但是只要足够真诚,以诚待人,总能结交到真心的朋友。

  我娃今年6岁,正在上学前班。

  书店里的相聚暂时画下句点,一些读者领走了“福”字和钱江晚报官方App浙江24小时送出的新年礼盒。我们收集了一些故事,其中,有你吗?

  这应该算是回答我的困惑了吧。

  事态仍然在发展,我对孩子的惩罚力度也在不断加码——罚坐、罚站、打手心、打屁股,全然无用,有时甚至引来更激烈的反弹;采取怀柔政策,表扬、物质激励,但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释然的困惑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断变化和进步。

  当然,他依然有很多不足:

  孩子3岁时入托班,之后,正逢公司忙,我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干了三个月,当时正好怀了老二,对老大关注得确实非常少。

  坦诚说,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就例行公事地道歉反省,例行公事地回家教育孩子。

  2018年,毕业。我成了一名输电线路工。作为二十多年来都靠脑子吃饭的女生,现在要跟男生拼体力了。这两天在练习爬电塔,42米,爬了两天只敢爬到20米。既然命运把我安置在这里,沉下心把做它好。

  在做了一些功课以后,我们挂了G医生的号。G医生认真谨慎地在病历上写下了ASD这个结论,病历原文是:“神清,接触被动,对诊室无明显戒惧,很放松玩耍,但对言语及社交互动缺乏协调互动回应。需较强刺激一下。活动中自我中心明显,亦突显对局部的关注(轮、窗、门)。言语调式特殊,偏书面。”

  期间,我们给孩子挑选了一个有望适合他的学前班。开学第二天,我和孩子爸爸就赶到学校跟班主任开诚布公地说清楚孩子的情况,并保证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

  休学在家也不是办法,我又挂了一位专家的号子。这位专家直接告诉我一个结论:“高功能自闭症”。当时我娃在诊室东摸西摸,医生跟他聊天,他也不怕生就直接往医生怀里坐,医生说这是“没有亲疏感”的表现。

  一开始,测出来的报告分值介于临界值水平(还没到临界值)。医生说,孩子没到6岁是不会确诊的。那个时候我和孩子爸爸对于“孤独症”或者“自闭症”还属于完全不了解的状态,也就无从往这方面去“遐想”,最多想想自己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或者多动症?

  写病历的时候,医生开玩笑地说:“确实隐藏得很深啊,所以到现在才发现。”但是,他告诉我们,孩子这样的情况,普通人就可以对他进行干预,但是要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