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附近的人”比“漂流瓶”的功能更接近北美约炮神器“Tinder”。
很明显,“BT页游”的泛滥将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大学生长期沉迷于色情信息,造成成绩下滑,甚至过早走向社会,最终走向社会的深渊,自杀或是他杀事件增多,校园治安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综合治理,这就需要反思“漂流瓶”的产品定位和运行特点:
首先,流量是王,有了流量就有各种盈利和机会和可能。微信“漂流瓶”自创立之初,就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漂流瓶”利用互联网监管比较困难等特点,长期把“漂流瓶”作为网络色情的平台和中介,有时会利用人天生的弱点,去吸引很多互联网流量。
而在使用“漂流瓶”时,需要有人先“扔瓶”,瓶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不特定的人去接受和回复信息,由于是一对多的交流场景,BT页游的人发出的信息可能是其他人不喜欢、不感兴趣或是讨厌的信息,bt网页游戏,这些信息流很可能会被接收者做出无情的价值判断。在这种场景下,BT页游的人很容易被其他人举报,进而会影响到微信“漂流瓶”的产品价值和预期。
其次,微信“漂流瓶”和“附近的人”的产品设计目的即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络流量。既然微信“漂流瓶”和“附近的人”两个产品的定位是如此的相似,为什么“漂流瓶”一直被人诟病?而“附近的人”却并没有成为众口讨伐的目标呢?
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说,有人向中青在线记者反映,通过微信的“漂流瓶”功能,捡到的“漂流瓶”中,暗藏着一些色情信息。随后,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漂流瓶”功能,传播色情内容,非法收取费用,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唯如此,才能避免微信“漂流瓶”变成“色情瓶”,才能彻底斩断网络色情产业链,才能还社会一个碧水蓝天的原貌。
据了解,不少的在校大学生是“漂流瓶”的高频使用者,中介公司定期在一些网站上发布“免费兼职”信息,招收“广告宣传员”,其中一种“发广告”兼职工作并不是去公众场所发传单等,而是每天晚上利用手机在微信“漂流瓶”上“BT页游”发广。
据悉,一些“漂流瓶”色情广告的“发包方”一般都是一些把服务器设在境外的色情网站,通过雇佣庞大的“兼职体系”,来推广他们的色情广告,让更多人登录色情网站。
第四,“漂流瓶”中的一些色情广告里面陷阱很多,有时针对“扔漂流瓶”的兼职者,有时针对想猎奇的“拾漂流瓶”的人士,由于网络色情是法律的盲区,所以滋生了很多暴力、敲诈等行为,严重伤害了社会的秩序和治安环境。
在这里,慎劝那些经常使用“漂流瓶”的人士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消磨自己的意志,主动抵制人生的弱点,避免一些本可以不发生的悲剧。
究其原因,“附近的人”是以离自己距离远近为基准,然后请求加好友,如果通过后,是一对一的交流场景,第三人并没有可能进行这种场景。
最后,没有交易就没有伤害,所以,要斩断“漂流瓶”背后的
利益产业链,如果发现微信“漂流瓶”中存在色情信息等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网信办违法网站举报平台等举报,不可纵容这些不法信息的泛滥,从而隔离由于“漂流瓶”所带来的不良信息。
此时,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应该对“色情流量”持强监管的姿态,一旦发现“漂流瓶”出现问题,就要对及时和强有力地进行处理,绝对不能纵容网络色情的滋生与蔓延。
再次,一些不法分子多是利用“漂流瓶”等方式招揽陌生人,并向这些陌生人传播、贩卖淫秽视频和图片进行牟利。
我们统称这些流量是色情流量或是问题流量,最终,这些流量会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一定的不法利益。
长久以来,微信“漂流瓶”的一些信息暗藏很多色情的信息,可以说,微信“漂流瓶”变成“色情瓶”,由此,“漂流瓶”成为网络色情的盘踞地,长期游离于法治之外。
由于微信“漂流瓶”和“附近的人”的功能高度重叠,而“漂流瓶”的名字以及运行结果等都给公众不少的负面影响,由此,也可以考虑把微信“漂流瓶”这个产品砍掉。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平台对某些网络色情行为视而不见,或者是投鼠忌器,并没有及时拿出“零容忍”的整治措施。
概括来讲,每个个体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和法律知识储备,政府、协会、媒体等机构要一起合力,最重要的是,微信“漂流瓶”的平台需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其产品定位也需要重构和再造,摒弃那些色情或是暧昧的设计元素,甚至是产品下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