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十年翻山越岭 拍中国珍稀物种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念头:中国不乏珍稀动物,可为什么却甚少能看到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题材影视作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璐

任重而道远

上海科技馆影视创作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科普奉献不畏艰险

三个“门外汉”

吃尽苦中苦

契机至此达成。2009年,王小明牵头与上海文广影视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商议共同创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反映中国题材和特色的科普影视作品,并计划在馆内建立一支专门为这项工作服务的团队。

独具中国特色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其中,由上海科技馆制作的自然题材影视作品“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具体分别为《中国大鲵》《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和《川金丝猴》6部作品。

珍稀物种特有的生活习性,让摄制团队的拍摄工作充满了各种危险及困苦,每天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自不必说,长时间的蹲守和伪装均是拍摄工作的常态。

顶着压力探索未知

“当时同行的科学顾问还再三叮嘱我们,无论河水看起来多么清澈,千万不要碰河里的水;另外走路时手里必须拿着棍子,随时提防附近流浪的野狗。因为海拔4200多米的石渠是我国包虫病的高发地区,而狗是包虫病病原体的主要来源。”李伟感叹道,“有几次简直是用生命在拍摄。”

一开始,最大的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在于业务不熟,“我们必须负责策划和研究影片内容、撰写故事大纲、并全程参与拍摄及后期制作。但我们三人中没有一个人熟知影视拍摄流程,对中国珍稀物种的了解也不透彻,只能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点点往前走,那种无形的压力一直笼罩在我们心头。”李伟回忆道。

为了最终呈现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普片,上海科技馆影视创作团队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们拍摄中国珍稀物种,更想深挖这些物种与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

怀揣着这样的理念,十年间,团队以每年1至2部的频率制作了《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松江鲈》《川金丝猴》《海南坡鹿》《黑颈鹤》《藏狐》等14部中国珍稀物种系列影片。而最初由3个“门外汉”、一台照相机组成的小团队也已壮大至9人,更发展成为拥有专业摄像机以及后期剪辑制作设备,能独立进行策划、拍摄、制作、推广宣传的专业影视创作团队。

为获取素材不畏艰险

科学家主导的科普片

为了节约资金,团队成员不得不压缩田野调查时间,短则一天,最长也不过几天。在2014年,李伟带领团队去石渠为拍摄藏狐做准备,一行5人先是在西宁租了一辆越野车,马不停蹄地开了18个小时的路程才抵达玉树,而当时已是凌晨2点。即便高原反应十分强烈,短暂休息5个小时后,团队仍咬牙坚持启程,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安巴拉山口,历经4个小时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石渠。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自然类影视作品多数是由国外机构摄制,展示其他国家地区自然、生态状况的作品。即便是大家都熟知的《动物世界》,最初也是通过引进国外节目,再由国内团队译制并剪辑完成的。”

“十年前,我接手这项任务时并未想到有一天我们的科普片能做到今天的成绩,但既然开始做了,就不免抱着一种使命感,希望我们的作品能让观众更关注自然,更了解自然,拍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普片。”在采访的最后,李伟这样说道。

既得的成绩已属过去,在未来,上海科技馆影视创作团队的创作脚步还将继续下去。“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向观众呈现新的科普作品,题材会更多元化,不仅限于自然题材,也可能涵盖科技等领域。同时,我们还为每部科普片配套了相应的科普图书,将一些无法在影片中呈现的资料整合出版。”李伟说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