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金华一度也面临“垃圾围城”的困扰。特别是2004年开始对农村垃圾实行“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的治理方式之后,大量农村垃圾涌入城市,给处理能力有限的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增加了空前压力。
“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干净,这么漂亮,环境美了,人心齐了,干群关系也和谐了,垃圾分类功不可没。”走在金华农村,处处能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赞美声。我市各地在推广垃圾分类中,注重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以垃圾分类倒逼环境整治,以环境整治提升垃圾分类,BT页游私服,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原先堆满房前屋后的废弃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绿植鲜花点缀的美丽庭院和村民一张张的美丽笑脸,不少村还顺势办起民宿和农家乐,上演着“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动人故事,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华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垃圾治理的“地方标准”
2018年是垃圾分类“金华经验”巩固提升的关键之年。市人大出台省内第一部、国内较为领先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实施后,我市各地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手段不断完善,部门协同有效增强,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政协通过“一村一委员”工作机制,通过联村委员的深入走访调查,全面摸清了全市各村庄垃圾分类情况,为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供了更加翔实的数据和参考。
在金东区塘雅镇的铁路沿线,有一排多格式小房子,这是该镇8个邻近村联合建设的太阳能堆肥房。对于农户分拣出的“会烂”垃圾,我市因地制宜采取阳光好氧辅助堆肥或微生物发酵机器堆肥技术,并鼓励节约成本,倡导“多村合建”“村企联建”和“村校共建”,大量生活垃圾就地消化处理,并转化成有机肥直接还田或由专业公司收运。“这种有机肥,氮磷钾含量很高,能改善土壤结构,用来种苗木蔬菜水果特别好。”金东区农办负责人介绍,该区自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仅澧浦镇2018年一年就减少化肥使用量600余吨。
回顾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的探索之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金华的垃圾分类经验源于老百姓的创造,成于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完善。 “我们主要通过实现四个有,即有分类标准、有法治保障、有体制创新、有资金保证,来破解分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长效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已初步构建了以地方立法+村民自治+褒奖激励为主的‘三治融合’工作体系,促进分类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的道路。”
一个多月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浙江省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第二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在全国推广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在这份长达17页的通知中,高度评价了2014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探索,详细介绍了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通知中说,推进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持续治理的关键,金华探索出“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不落地”的转运方法、“阳光堆肥房”就地资源利用方法以及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良好循环,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破解垃圾之殇的“农村突围”
这只垃圾桶究竟有何奥妙呢?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副主任王瑞良介绍,奥妙源于“二次四分法”。简单地说,就是农户按照“会烂”和“不会烂”先把垃圾进行一次分类——“会烂”的放到绿色垃圾桶,“不会烂”的放到灰色垃圾桶;村分拣员(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将“不会烂”垃圾再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类,并对农户分类及时纠错反馈。会烂垃圾就地堆肥,好卖垃圾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兜底回收,不好卖垃圾经乡镇转运后进入城市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处理,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特殊处理。
上月17日,我们在六角塘村采访时,特意沿路翻看了10多只垃圾桶,发现农户初次分类的情况非常好。该村垃圾分拣员严志进说,村里对垃圾分类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月都会公示垃圾分类荣辱榜,表彰美丽家庭;乡镇也对保洁分拣员进行月度评比奖励,谁家要是没分好,不仅上不了村口的“笑脸墙”,还要在促进榜上亮亮相,接受村规民约的监督。
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我市在“垃圾革命”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成绩背后凝结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结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的“金华样本”将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带来更丰富的创新实践,为美丽中国贡献更多金华经验。
改变乡村面貌的“绿色革命”
此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还被列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以“一把手”抓“一把手”的工作方法强势推动。全市着眼从县(市、区)、镇(乡)、村、户四个层面,建立了以垃圾分类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县级层面),保洁分拣员月评比制度(乡镇层面),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农户“门前三包”和卫生费收缴制度(村户层面)为主干的运行保障体系。同时注重发挥工青妇教等群团组织和机关部门联系广泛的优势,形成了垃圾分类全民化、全域化的良好态势。
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2014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以农村为突破口,根据人口规模、地域远近、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选择了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城乡接合部三种类型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试点,探索从源头上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之所以从农村入手,是因为农村有垃圾堆肥的传统,既可以让垃圾就地堆肥、就近还田,还可以节省大量运输、处理费用,综合效益比城市更明显。而选择不同经济形态且以整乡整镇为单位全域化推行,是为了提高试点的科学性和可复制性。”主管这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说:“几十年来,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一直是个网页游戏私服推荐。一般分类方法把垃圾分为可回收、有害、厨余、其他四类,大多数人分不清也记不住。而金华的‘二次四分法’简单易学接地气,适合农民特点,切合农村实际,有效破解了垃圾分类中源头分类不到位的突出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实践证明,金华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带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在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矗立着一座垃圾分类艺术馆,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艺术馆。馆内有一个沙盘特别引人注目——作为金华垃圾分类经验的“代言人”,2017年9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它曾代表金华参加“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将垃圾分类“金华模式”生动地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
不到半年时间,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就以燎原之势,从最初的3个乡镇扩展到全市所有县(市、区)。一年后,全市实行垃圾分类的村庄已覆盖市域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进入填埋场的农村生活垃圾同比减少近八成。垃圾分类“金华经验”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紫光阁、腾讯、新浪、浙江在线等上百家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转载,并多次登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重要版面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成为垃圾分类的民间“爆款”,一系列垃圾分类的“金华故事”走红全国。
在金华农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分类垃圾桶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分类垃圾桶,上了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头条——《中国老百姓太聪明了,一句话解决垃圾分类的关键网页游戏私服推荐》,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还在金华乡村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引领广大村庄在“比美”中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逆袭。
住建部向全国推广的“金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