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是我国民间音乐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曲谱而得名。为了让更多古曲流传于世,20多年来,韩新高将83首三北古乐由工尺古谱翻译成现代简谱。“现在,能识读工尺谱的人已经不多了。与简谱不同,它只记录了声调,没有‘节奏’。”他拿出一本编纂于1927年的工尺谱说,“这本古谱中有10首十番调,仅一首《下山虎》我就翻译了整整两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承古轩已拥有16名队员,“承古轩古乐”也入选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周,乐队成员会从各地赶到城隍庙社区乡风文明馆进行两个小时的排练。“在吹笛子方面,韩老师教我许多换气、节奏把控的技巧。现在,我已会吹奏许多古曲。”加盟乐队刚一个月的陈亚宏高兴地说,“承古轩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相聚在一起,希望将三北古乐更好地传承下去!”
20多年前,三北古乐几近绝迹,仅在个别民间艺人中有所传承。为了传承发扬古乐,1998年,韩新高开始筹建古乐队。经过一年的四处奔走,他终于找到10多位志同道合的老人。“三北古乐以合奏为主,网页游戏私服,演奏‘四竹四弦’最少要8名乐师。老伙计们凑齐后,这‘好戏’算是正式开锣了。”今年84岁的郑永范告诉记者,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观海卫相继出现“月桂轩”“荫逸轩”“月荫轩”3支著名古乐队。“轩是以前三北古乐队的一种雅称。如今,我们传承古乐,承古轩由此得名。”
韩新高今年82岁,与三北古乐结缘已有60多年。“我14岁时,观海卫古乐师施良坤收我做徒弟,教我演奏。”韩新高说,在施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经历了5年学艺生涯。“以前的艺人怕别人偷师,曲词全是口口相传。那时,师傅将几十首古曲一首首教给我。我不仅将这些曲子的节奏、强弱、长短全部记下来,还学会演奏许多乐器。”
三北古乐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演奏乐器主要由笙、萧、笛、管、阮琴、四胡、三弦、碗琴8件民族乐器组成,俗称“四竹四弦”,外加板、钹、铃、锣4件打击乐器协奏。“‘三北’是指早年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北部,‘古乐’包括十番调、车子灯专用曲、古船曲等,其中后两种属于地方小调,曲调细腻婉柔;十番调属于大调,节奏舒缓。”一说起三北古乐,韩新高打开了话匣子。
承古轩乐队在排练。(陈章升 摄)
虽然三北古乐已重新绽放光芒,但是承古轩的老乐师们还有一桩心事未了,那就是乐队许多成员年事已高,急需更多“青春力量”加入。“乐队成员平均年龄65岁,80岁以上有3位。我们曾在一所学校开办古乐培训班,可惜学生们因为学业紧张没能坚持下来。”韩新高希望年轻人“接班”承古轩,让三北古乐也能享誉海内外,找到更多知音。
日前,又到了慈溪市观海卫镇承古轩乐队的“排练日”。一大早,乐队队长韩新高来到城隍庙社区乡风文明馆,与乐队其他成员合练下月公益演出的曲目。现场,箫笛齐奏,丝弦共鸣,悠扬的古乐让人沉醉其间。“元宵节前后,乐队计划在卫山公园办场三北古乐演奏会。我们正抓紧时间排练,争取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韩新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