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记者在龙州县扶伦村看到,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村民们通过种甘蔗、参与边贸运输、发展乡村旅游,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记者 邓华 摄
去年2月和今年3月,龙州县连续举办两届“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据该县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到弄岗观鸟的游客达8000多人,是2016年的4倍,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仅陇亨屯6家民宿便接待游客900多人,平均每家收入4万元以上。目前,该观鸟基地已辐射弄岗村5个屯,有专业“鸟导”约20人、观鸟点20多个、民宿10多家,带动村里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记者 余锋 执笔)
记者刚到边城龙州,便听闻一个颇有意义的“鸟故事”:该县逐卜乡弄岗村不少村民过去打鸟、吃鸟,如今却转变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做“观鸟生意”脱贫致富,弄岗村也成为广西最大、全国有名的“爱鸟、护鸟、观鸟”基地。
2008年,广西鸟类学家周放、蒋爱伍在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并命名“弄岗穗鹛”这一鸟类新品种,引起鸟类学界的轰动。此后,大量“鸟友”慕名前来观鸟、拍鸟。弄岗村陇亨屯、汪那屯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巧妙利用“鸟资源”,以鸟为媒当起“鸟导”,每天收入少则100元,多则上千元。
看着鸟窝变成“金窝”,原先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干起“鸟生意”。汪那屯村民黄海鹏告诉记者,他在2012年返乡后,先是做了几年“鸟导”赚到“第一桶金”,变态网页游戏私服,接着在2016年投资60多万元建成民宿。如今,他的“弄岗鸟舍”靠接待各方“鸟友”和科普实践团队,一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2017年以来,陇亨屯在上级支持下筹集696万元打造生态乡村示范点,实施房屋立面改造,改厨改厕,建设排水排污管网,修建生态停车场和景观文化长廊,一些房屋外墙还挂着“鸟友”拍摄的各种鸟儿美图,并配有科普说明。
“我家能脱贫,除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也要感谢鸟儿的牵线搭桥。”陇亨屯村民农海忠欣喜地说。2017年,通过扶贫资金和亲友支持,他把两层旧楼房改造成可接待“鸟友”的民宿。一年下来,他家由此增收约4万元,摘掉了“穷帽子”。
说起村庄欣欣向荣的变化,村民们很自豪:“家乡变美了,生活变好了,大家都明白保护区的这片森林、这些鸟儿就是我们的宝贝,每一棵树、每一只鸟都要保护好。”
村民说,他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喀斯特岩溶山弄里,过去主要以种玉米、甘蔗为生,满眼绿水青山,却长期收入微薄、贫困难除。
百闻不如一见。10月17日,记者来到弄岗村,听到周围树上、草丛、石缝及身后不远处的山上,不时传来各种鸟鸣,犹如优美的“交响乐”。该村地处有广西“西双版纳”之称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这个“bt网页游戏”里,聚居着240多种鸟,其中不乏弄岗穗鹛、印支绿鹊等10多种珍稀“明星鸟”。
逐卜乡人大主席潘彩兰说,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县乡顺势建设弄岗生态观鸟科普基地,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之一,指导村民算好经济账、制定爱鸟护鸟的《村规民约》,将房屋改造成民宿,成立“鸟导”队、后勤队等,逐渐形成以观鸟、拍鸟为主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