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的责任界定存在时间维度上表现滞后、行政层级上权责不对应、部门之间管理“打架”等问题。
制表开出“考卷”。建立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表、责任状履行情况表、政策制度落实情况表等“三张表单”,形成可量化的审计对象评价依据。
因地制宜框定审计内容。以资料库为基础,突出审计党政主官、当地自然禀赋、生态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等“三个重点”,根据审计内容归纳被审计单位需提供资料清单20余份。
划定档次“分数线”。根据南平生态基础,设定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5个档次对应的分值标准,对审计对象科学评价。
整合数据。归集土地、森林、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信息数据,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红线等管制类信息数据,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等规划类信息数据,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等现状信息数据。
市县常态化交叉。审计覆盖到乡镇后,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针对80%的审计资源分布在县一级的现状,南平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交叉审计制度,高效运用审计资源。
部门紧密联动。生态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南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并整合审计、土地、农林水、环保等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专家咨询库,BT页游sf,开展理论研究、业务钻研、实操指导。
源头上定指标。市委、市政府将审计部门提供“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的咨询评估作为规定动作,将生态审计作为“四比六促”、绩效考评等全市性评比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树立鲜明导向。
以“现状调查核销冲突”原则,解决“左右”部门数据打架问题。针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之间数据交叉、重叠、打架,通过现场勘核,以实际结果来修正部门的相关基础数据。
生态审计评价存在指标不明、难以量化、定档不易等问题,南平创造“三表并行”评价法。
将学习研究成果建成库。形成包括法规库、实例库、权责事项库等在内的生态审计实操指引资料库,包括生态法规900多件、典型实例近100个、权责事项1000余项等。
六、以全方位植入构建审计运用体系
以“点上审计与链条延伸并重”原则,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权限“上下”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在审计乡镇时,发现生态问题项目的许可权限在县级主管部门,便同步对县级主管部门开展延伸审计,明晰责任链条。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解决“审什么、如何审、如何评价、如何定责、如何运用”等五个核心网页游戏私服推荐、关键路障,整合资源,创新攻坚,逐一突破,形成生态审计的经验做法。
三、以大数据分析构建审计方法体系
评价后重追责。对生态审计发现问题予以最严厉追责,将其作为对“一把手”述职述廉点评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生态审计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予以一票否决。(陈薛良)
整合人才。集中全市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以上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先后破解了数据格式不一、坐标系不一致、问题地块批量核验、问题区域精细分析等网页游戏私服推荐。
四、以可量化清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
将课题组建在审计组上。全市审计系统牵头相继成立了70余个课题组,找法规、查政策、收指标、搜案例,不断细化明确生态审计内容。审计组也是课题组,在实践中持续学习、总结,先后解决了170余个网页游戏私服推荐。
过程中重合作。建立由纪审联络、巡审协作、检审衔接等机制构成的生态文明保障“组合拳”,全国首创审计线索“过程移送”制度。
生态审计需大量运用各部门数据信息对自然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关联分析、叠加分析等,专业性极强。
打通“最后一公里”。乡镇是自然资源资产的直接承载者,受独立性不足影响,县级审计部门对乡镇的审计效果不佳,南平从2013年开始将审计范围直插乡镇,牵住了生态审计的“牛鼻子”。
以“任前问题看整改、任内问题看决策”原则,解决生态决策后果迟滞性,“前后”任领导干部责任界定难的问题。既关注本届党委政府有关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也关注往届党委政府遗留问题的整改纠正情况。
五、以立体化追溯构建审计责任体系
一、以一体化运作构建审计调配体系
二、以学习型建库构建审计内容体系
整合方法。搭建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运用GIS、数据库、遥感、CAD、GPS等工具,将坐标图形转换、叠加分析、邻域分析、CAD制图等方法,创造性地融入审计工作中,通过集中分析、分散核查,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海量数据。
设定“评卷”标准。科学判断“三张表单”细项指标重要程度,设置分值权重,建立打分标准,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多少、严重程度、金额大小等进行量化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