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件1中,奶奶看到丁丁起床就大哭大闹,她的想法是孩子没睡醒,有起床气。事件2中,丁丁非要让妈妈做一件本该他自己做的事情,并且怎么讲道理都没用,所有大人的想法都是孩子太任性了,绝对不能由着他。
周六,丁丁有些咳嗽,妈妈给他喝了口服液。喝完后,妈妈让丁丁把药瓶扔到垃圾桶里,但是丁丁一定要妈妈扔。就为了扔这个瓶子,全家都出动了。家人都坚持让丁丁自己去扔,但丁丁坚决不肯妥协。一开始妈妈还能好好跟丁丁讲道理,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不管妈妈说什么,丁丁就是不听。奶奶看妈妈说不通,就称要把妈妈赶走,想以此来威胁丁丁。最后爸爸出马,把丁丁关到了厕所面壁思过,但丁丁就是不认错,从厕所出来后还是坚持要妈妈去扔,最后索性发脾气把瓶子砸了。
事件2发生后,我找丁丁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丁丁已经能够信任我,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让妈妈BT页游呢?”“我就是想看看妈妈会不会听我的话,我想知道她有多爱我。”丁丁小声说。我心疼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告诉他说:“傻孩子,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但是她并不会因为爱你,而答应你所有的要求。妈妈之所以不肯帮你BT页游,是因为她觉得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如果你提出的要求是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她一定会听你话的,明白了吗?”丁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丁丁今年3岁,是一个性格内向、腼腆、心思细腻的小男孩,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愿意表达出来。最近在丁丁家发生了这样两件事情:
事件1中,奶奶把丁丁交给我后,跟我抱怨早上丁丁哭闹的事情。我把丁丁拉到一边,双手握着他的肩膀,让他看着我。我轻声问道:“丁丁,能告诉我早上为什么哭吗?”哗的一下,丁丁的眼泪又下来了。我帮他擦干眼泪,柔声问道:“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很难过的事情,所以才哭得这么伤心,是吗?”丁丁低下头小声说:“妈妈走了,妈妈不来了。”搞清楚孩子哭闹的原因,我跟丁丁奶奶长谈了一次,并让奶奶向丁丁道歉,不应该对他说那样的话,还要向丁丁保证,妈妈只是去上班,不会不来看他的。随后,我联系了丁丁妈妈,告诉了她丁丁的想法,并交代妈妈一定要多找时间去看望丁丁。
大人的想法真的对吗?孩子真的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吗?让我们来听听丁丁是怎么说的。
事件1:“妈妈不来看你了”
事件2:“就让妈妈扔”
我将丁丁的话反馈给了家长,奶奶难过地说:“原来我们都没有理解过孩子。”爸爸也为自己把丁丁关到厕所里而向丁丁郑重道了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并且开始想办法解决不跟孩子住在一起的问题。丁丁知道很快就能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后,特别开心。
那么丁丁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去试探妈妈有多爱他呢?我了解到,那段时间丁丁妈妈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原本应该来看孩子的时间,要么因为加班太晚没能来,要么就是来得很迟,陪不了孩子多久。周末丁丁以为妈妈可以有很多时间陪他玩,变态网页游戏私服,结果妈妈又去加班了,于是,当天晚上就发生了“BT页游”事件。丁丁其实只是想做一些看似“蛮不讲理”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是重要的,证明妈妈是爱他的。
丁丁从一岁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有空就会去看望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丁丁越来越依恋妈妈。有天晚上妈妈来看望丁丁,丁丁很开心,一直黏着妈妈,还时不时耍耍小性子。严厉的奶奶看不下去了,就对丁丁说:“你再这样,以后妈妈不来看你了。”丁丁听后立刻安静下来,直到入睡都很沉默。第二天一大早,丁丁妈妈早起上班,丁丁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立刻号啕大哭起来。奶奶不明就里,只是催促丁丁赶快起床上幼儿园,不然就迟到了。丁丁到幼儿园时仍然哭丧着脸,很不开心。
“妈妈不来看你了”这样的话,对丁丁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恐吓”。3岁的孩子并不能理解那只是成人为了让他听话而使用的哄骗手段。当丁丁听到奶奶这样说时,他会认为这件事真的会发生,所以他只能安静下来。奶奶的威胁起到了作用,但却给孩子留下了阴影。当第二天早上丁丁醒来没有看见妈妈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妈妈不在,妈妈肯定不要我了”,于是他大哭起来。奶奶不理解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反而一直催促指责,孩子不被理解,才哭得更伤心。
其实,许多时候,成人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需要被倾听的。丁丁并不是不懂事,只是太渴望妈妈的爱,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时不时地“找事”。因此,作为成人,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能静下心来,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够读懂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