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的时候,罐头瓶子里是不需要放饵料的,鱼太多了,游着游着自己就进去了。后来,或许是鱼少了,或许是对瓶子没有了新鲜感,孩子们开始在瓶子里放点碎玉米粒什么的,鱼儿就又乖乖地“进瓶”了。
那个时候的松花江还是清澈的,在江边可以清楚地看到鱼儿在水底游动。拿着竹竿钓鱼是需要技术的,我们有自己的办法。找来几个罐头瓶子,油毡纸剪成漏斗形状,用铁丝绑在瓶口,这样鱼很容易进去,但是因为鱼鳍的关系,想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张洪骏专栏
罐头瓶子在瓶颈的地方系根绳子,另一边绑根小木棍。拎着木棍走进江水里,到水没过膝盖的地方将瓶子放下去。小木棍漂在江面上,瓶子歪倒也没关系,鱼儿不会那么挑剔。等上一段时间,然后过去拎着小木棍将瓶子提起来,里面往往已经是一瓶子的鱼了。有扁扁的“鲫瓜子”,有圆圆的“窜丁子”,BT页游,有时候可能还会有长相凶恶的“嘎牙子”。当然,有时候只有一条大鱼盘在里面,却把整个瓶子塞得满满的。
小时候生活在松花江边,游泳是常事儿。小孩子可能天生对水有亲切感,所以大人看不住的时候,就往江边跑。谁家的孩子找不着了,也往往先去江边喊两嗓子。
于是,江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隔个三五米远,就有块系着绳子的石块,绳子远远地没在江水里。 “甩罐头瓶子”成了一项新的运动和娱乐方式,而拥有多少个罐头瓶子也成为小伙伴们攀比的资本。
不过再后来,甩罐头瓶子也捉不到鱼了。
天气很热,想下海游泳。雷雨却时不时地出现,游泳的打算只好一拖再拖。
“甩罐头瓶子”是技术活,劲儿小了扔不远,劲儿大了会把绳子扯断,甚至将系绳子的石头一起甩到江里。方向也要掌握好,瓶子扔偏了,就会让几个瓶子的绳子缠绕在一起。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技术都是那么好,所以遗弃在江里的罐头瓶子越来越多,更多的是瓶子摔碎后的玻璃片。这是水下暗藏的凶器,不会游泳的孩子在江边的水里玩,常常会被碎玻璃把脚扎破。
再后来,江边的鱼渐渐少了,即便再美味的鱼饵也吸引不了多少鱼了。孩子们又想出办法,将罐头瓶子上系上一根十几米长的绳子,然后远远地扔到江中。绳子的另一端拴在石头上。过了一二十分钟后,再拽着绳子把瓶子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