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七时,吃罢晚饭的村民纷纷涌向街心广场。调皮的孩子们早就知道今晚的甩铁花表演要“来一次大的”,于是一路小跑着到广场抢位。震天的锣鼓、欢快的广场舞,虽赢得阵阵掌声,却只有“暖场”的份儿。三里五乡的乡邻来了,在城市定居的村民回来了……广场上的观众越聚越多。
铁花如流星,火瀑似飞雨。
“场面太震撼了,比放烟花爆竹刺激!而且特别有仪式感,我们这周边5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见过!”村民刘少党看过表演后,则表示要把这项传统技艺学会,并且传承下去。
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甩铁花“神器”启动了。两个铁笼子你追我赶,不知疲惫地撒着欢往外喷射火花。火花的“射程”更远了,喷射速度更快了。站在房顶上、墙头上、树杈上、高凳上的村民比站在广场边的村民更有观赏优势。他们自上而下俯瞰花海,好似一个巨型闪光的“大锅盖”,盖着的是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又像一把闪烁的为乡亲们遮风挡雨的巨伞。幸福小村的村民们和前来沾喜气的乡邻们都沉浸在这无与伦比的美妙场景中。
“甩花!甩花……”乡亲们一边齐声呐喊着催场,一边自觉向后退,为甩铁花表演亮开场子。随着甩铁花传人刘振庄、刘文艺的登场,热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了。
接下来的几通甩铁花表演中,小铁笼子里添加了镁屑和铝屑。喷射出来的火花颜色多变,壮丽多彩。原材料中添加镁屑和铝屑也是店上村甩铁花的一个创新。
图为甩铁花表演活动现场。邢彦卿 摄
本报记者 刘元元 通讯员 刘占秋
沉寂50载重绽光华
衡水市深州店上村的“甩铁花”宛如惊艳大片
两通人工传统甩铁花表演过后,乡亲们还不过瘾。于是,由村民安世祥等人自发改进、集思广益制成的“电动机械”甩铁花“神器”被“请”了出来。铁管焊成的固定操作平台上,安装了小电机、轴承、BT页游私服盘、甩花杆,还有手控电子操作装置。甩铁花“神器”上可以对称悬挂两个小铁笼,而且甩动的力道强劲而均匀,效果自然更美妙。
3月1日晚,沉寂50余年的古老民俗——甩铁花,在深州市穆村乡店上村重新绽放璀璨光华。铁花火瀑中,BT页游sf,朴实的乡亲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打囤节”。
村民刘振庄也感慨道:“小时候,我们从家里偷出木炭,把坏的生铁锅砸碎,塞进牛笼嘴里甩铁花玩。如今一把年纪又找回老辈子过年的感觉了。真好!”
69岁的村民刘文艺回忆说:“倒回50多年,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每年正月初一、元宵节、打囤都要甩铁花,后来就逐渐断了。再不拾起来,这项传统就真的……”
“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过年放炮少了。但是年味儿还得有。我们村委会组织上岁数的老人,把这项古老的传统找回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刘院生激动地说。
突然,从火龙的身体里向外射出一颗火花、两颗火花、三颗火花……无数颗耀眼的火花向四周喷涌而出——生铁碎片已经被融化。这时,增加了两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摇转铁杆。火花向外喷射得更加欢腾,俨然一片花火之海,又像一条条火雨飞瀑。“甩花!甩花……”乡亲们再次高声呐喊着,整个广场,连同整座村子都沸腾了!
图为甩铁花传人刘振庄。韩学清 摄
装木炭、填生铁碎片……两位年近七旬的甩铁花传人带着几位年轻村民忙活着。一个个直径约20厘米,长约40厘米的小铁笼子装满、压实木炭和生铁碎片。一根2米长的绳子,一头拴住铁笼子,另一头紧紧系在杯口粗的铁杆上。准备就绪后,引燃木炭。村民安世祥、刘少党两人合力BT页游私服铁杆。铁笼子随即以铁杆为轴心“跑圈”。铁杆越转越快,铁笼子越跑越猛,铁笼子里的木炭越烧越旺!好似一条火龙在空中奔腾。广场也随之开始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