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隐匿的人生》中的小镜屋
澎湃新闻:在参观展览的时候,听到工作人员在交代,说展览能同时进入《无限镜屋》的人数是6人,进入时间是45秒。这是出于人流量的考量吗?这样的限制会导致观众观看体验变差吗?
端木霞子:首先介绍二楼展厅的作品。刚才我也说过,草间弥生对于我们这栋建筑非常喜欢。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和这栋建筑产生共鸣。二楼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作品《隐匿的人生》,是一条通道,里面有不同大小代表波点的凸面镜,来达到反复重叠、反射的效果。同时,这个展品并未将窗户挡住,使得作品可以和建筑外的幕帘行程呼应。
展览现场,草间弥生作品《无限蕴藏的波点希望将永远笼罩宇宙(2019)》
在开幕前,复星艺术中心展览部负责人端木霞子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讲述了展览的规划及背后的故事。
端木霞子:这个标题 “爱的一切终将永恒”是艺术家自己取的。草间弥生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之外,她还是诗人,写过小说等,有文学的造诣。因此她自己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你会发现,她的许多作品名就像一句诗。
谈及此次的合作展览,其实是一次机缘巧合。我们通过大田画廊联系上了草间弥生工作室,也和艺术家草间弥生有了沟通。我们邀请了艺术家工作室到现场实地考察,前后来了3次,拍摄了大量关于艺术中心空间的照片,收集了平面图的资料,带给草间弥生看。艺术家本人对于我们这栋建筑及内部空间非常感兴趣,因此,她决定为我们这个空间量身定制一个展览。
在人流量上,我们也做了很多计划。我们的方案会相对灵活,希望靠控制同一层展厅的限定人数来控制。
澎湃新闻:当下,性别,地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你是如何看待草间弥生作为日本封建环境下的女性艺术家的?同时,你是如何看待曾生活在日本、美国纽约等地的她在作品中所呈现的没有国界特色的风格?
草间弥生《白色河水流过》,2018,图片由东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则画廊提供,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端木霞子:我们可以从许多公开的线上资料了解到草间弥生。她自幼就患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艺术对她而言是一个治愈自身心灵的方式,也是战胜自身恐惧的方式。长久以来,草间弥生依靠着对于艺术的爱、对于世界的爱来坚持生活下去,并不断地成为来一个顶尖的艺术家。这些在此次的展板上也有提到,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拓宽观众的体验和视野,而草间弥生以其独特的方式为观众创造了全新的体验,带大家进入其异度王国。她将我们带到她的世界,然后重新面对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最重要的意义是后半句,通过艺术,给观众一些更多的体验,给观众一些全新的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
端木霞子:对于草间弥生,我们很少用女性艺术家称呼,她是代表时代精神的艺术家。当然,她在年轻的时候的确是遭遇到了很多困苦。她在日本经历了战后时期,所以特别向往和平与爱。随后,她离开日本去纽约,也是几经沉浮。我会认为她有着坚韧的精神,情感丰富的艺术家。
澎湃新闻:这次复星艺术中心举办草间弥生展的契机是什么?
从艺术理解层面,我们为展览配合了很多公共教育活动,包括已对外发布的导览员计划。我们还邀请了草间弥生美术馆馆长为观众做讲座。还有邀请了许多草间弥生的研究者为我们解读艺术作品背后所能思考的问题。当然,由于草间弥生的作品老少咸宜,我们也会举办亲子类活动。
展览“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将展至6月9日。我们希望告诉观众,草间弥生虽然以波点、镜屋闻名,但她不止做这个。能让观众看到她正在做的东西,是她自己感到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