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之前的整改细则中,明确要求平台不允许通过发售打包散标或债权转让类产品进行期限拆分或错配,各家平台按照监管要求在合规路上一直不断前行,并取得了相应成绩。以爱钱进为例,其原产品“整存宝+”锁定期之后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也可以选择随时退出,就用户体验来说,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行业较好的时期,这样的产品深受用户喜爱。但由于退出时点选择的任意性,容易引发出借人在一定时点密集的恐慌性债转,形成拥堵效应。
按道理,P2P作为民间借贷的信息撮合平台,应该是一笔笔的债权放上去,散户出借人线上看好具体债权标的决定出借与否,规定时间内成功满标的借款人才能获得融资。但散户很难天天盯着电脑刷着满屏幕的几千块钱、几万块钱的债权项目,而这些债权项目的收益率、期限、信用风险往往差异还很大。
除此之外,出借人应当密切关注平台的风控能力,要清醒认识到平台的坏账最后买单的一定是出借人。今年3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搭建的“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已经披露了陆金服等九家机构的项目信息,努力杜绝平台发假标问题,强化对于项目标的的信息披露,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二是债转难并不意味着平台有问题。有问题的平台主要是有假标,玩自融,风控不行,不一而论。本次出事的团贷网创始人唐军并非老老实实做小贷生意的,而是大玩特玩概念炒作和资本运作的玩法。不产生利润,没有现金流支撑,所谓的概念和运作必然沦为空中楼阁,只能发发假标,补补窟窿,摔伤了自己,也祸害了无数出借人。而真正合规的平台一定不会去做资金池,在当下的市场整体氛围下,新增出借人跟不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债权转让的暂时困难。
2、债权转让难的原因
尽管优胜劣汰是P2P行业发展必经的阶段,但洗牌带来的风险暴露还是极大地损害了P2P出借人的切身利益,团贷网事件也使得P2P好不容易重新拾起的市场信心再次承压。自去年7月份以来,P2P行业出现的债权转让困难再一次加剧,一些出借人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持续蔓延。
1、P2P债权转让的缘起
对于平台而言,为了提升客户体验,设计了出借工具,由平台替出借人匹配分散的多个债权,出借人可以一次性将钱放出去;同时平台将出借工具锁定固定期限,到期出借人可以通过债权转让实现退出,而不用等待出借工具对应的所有底层资产到期。
但后来,监管明确要求平台不能做超级债转人,平台关联方无法自行收购出借人转让的债权;这样只能靠愿意接债权转让标的的新的出借人进入才能让想转让债权的出借人顺利实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