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忠說,在鋼筋混凝土路基替代之前,每一根軌枕的更換和修復,都需付出巨大的人力來實現。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想象的難。
實際上,這次技改之前,長壽纜車雖交通功能在減弱,但因人們生活所需,並未停運。
他說,由於上世紀60年代左右,長壽河街商業氛圍濃厚、居住人口較密集,加之不通汽車,長壽城上、下交通長期局限,人們爬坡上坎出行困難。為此,當年的長壽交通部門,組織本地技術骨干、地質勘探專家等人員,特意前往主城兩路口、望龍門等索道現場研究學習,並成立了長壽纜車籌建指揮部。
所以,長壽纜車由於自然條件的特殊性,成為長壽城內與河街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時至今日,也充當著不可小覷的交通作用。
曾經的長壽纜車車箱站票從起初上行3分錢、下行2分錢,到上行5分錢、下行3分錢,再到上行1角錢、下行5分錢,直至上行3角錢,下行2角錢……黃蓉說,檢票就像“採茶”,乘客人挨人,爭先恐后把手舉得老高,場面壯觀慘了。
輝煌時期持續20年
市民在纜車上拍照“2006年12月,長壽全面開通公交客運方式,各條高速路接著提供出行便利,船運功能隨之弱化。人們的生活集中地,也逐漸從長壽河街搬至長壽城內。”長壽區交委運輸科科長李文峰說,他也是河街人,他和家人后來也搬到了城內。長壽纜車的功能,在2007年間,有了明顯減弱趨勢。
另據記載,長壽城長期建於長江岸邊的銅鼓山下(今長壽河街),但長壽城無城郭,易攻難守,曾三次毀於戰火。基於此,至清朝嘉慶7年(1802年),該城從河街遷移到銅鼓山上的銅鼓坎處。於是,鳳山之上,成為縣城,長江之濱,成為河街,是商業碼頭。
眼下,單面一趟纜車運行時長為3分鐘左右。恢復運行后,每車限運乘客50人,每天運行時間為早晨7時至晚上10時30分。
曾經的纜車工作系統通常,夏季清晨5時30分開班,冬季清晨6時開班,收班時間統一為晚上11時。據說很多時候,雖然纜車站收了班,仍有部分群眾趕不上纜車。
全新的長壽纜車:
其最輝煌時期,為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除了方便本地人,還接應了不少在河街一帶活動的船運人員,以及依靠船運做農肥、糧食、榨菜、化工和金屬產品為生的商人。其中包含梁平、墊江、瀘州、鄰水為主的商客。那些年,長壽纜車為本地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纜車運行中由此,長壽纜車停下疲憊的步伐,進入修養期。
長壽纜車老照片看得出當時纜車周邊環境地面纜車,是重慶這座山水城市獨特的交通工具,長壽纜車與正待復蘇的望龍門纜車,及已從人們眼中消失的兩路口纜車、臨江門纜車、儲奇門纜車一樣,由著相同的特點:依山而建、靠纜繩上下、穿行於江邊、交匯於山腰。
當年將軌道路基換成混凝土時的施工照片共同勞動期間,沒誰提要求,沒誰叫苦,打地鋪、吃飯、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大家有商有量,不分你我。李獻忠說,就是這股團結的力量,使得長壽纜車的建成不再是夢想。建成后,當年的長壽第二搬裝社抽調了十幾個人,迅速把纜車站管理工作布置下來。
長282米 高110米
新開通的纜車有先進的控制系統它的操作系統穩定性更高,監控系統更智能化,車窗更換為大車窗,車站牆面和角落處,專門裝點了齒輪、發動機、管道等工業元素,既流露出工業氣息又不失時尚感觀。在車行道沿線,有意增設了雕塑、彩繪、景牆等多種懷舊氛圍。有趣的是,兩輛纜車的車身換上了粉紅色新衣,曾經白色加墨綠色、白色加藍色的橫條外衣造型,至此留在影像中。
黃蓉參加工作那時,站上就要求員工說普通話,她說的川普,經常把乘客逗笑。后來,很多崗位她都積極擔任,跟她一樣的女同事,把整個青春奉獻在了這裡。
正在運行的新長壽纜車就這樣,今年國慶前,長壽區政府、區交委向大眾給出明確答案——長壽區政府投入450萬元,對其關鍵設備全部進行技術改造、更新更換,長壽纜車今年國慶正式恢復運行。
2018年10月1日,長壽因它全城沸騰,看望它的家鄉人應接不暇。這天,它歸來了,齒輪再次轉動啟航,並且,換上粉紅的新衣。
有關這處纜車起建的過往,他從過世的老技工口中,做過一些記錄。
上周,我們乘上了長壽纜車1號車,對於錯過纜車體驗的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彌補遺憾的旅程。尤其兩輛纜車在山間相匯並擦肩而過時,恍如一部時光機,令時光倒流。
“這為有限的檢票、售票、操作、維護等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管理壓力。”李獻忠說,為了安全起見,哪怕站上人員想上廁所,也要找好頂崗的人才能去。
當我們提起它的名字,你不一定熟悉,但你一定會受它感染,並為山城有它而感到驚喜。它的名字叫“長壽纜車”。
恢復運行的長壽纜車長壽人左盼右盼,兩年后,一份激動人心的技改報告,呈現在人們眼前:“2018年2月13日,長壽纜車技改整體完工﹔5月6日、7日,國家索檢中心派員至長壽,對驅動機進行型式實驗和安全驗收﹔5月26日,國家索檢中心向國家市場監督總局上報《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証》申請,8月20日,网页游戏私服推荐,通過申請並獲得該証﹔8月16日,長壽纜車土建基礎安全檢測結果為合格﹔8月30日,國家索檢中心再次進行綜合檢測,結果為合格,長壽纜車恢復試運行……”
現上千居民靠它出行
它縱貫在長壽城內西岩觀旁,兩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故障,使它不得不停下腳步。此后很長時間,人們擔心,這個出生於1964年的它,是否因此離人們遠去?
曾經纜車運行圖片根據當地地方志、交通志記載,這處纜車始建於1964年2月26日,同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營運。它採用“魚腹式”軌道建設方式,由中國有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設計,長282米,垂直高度達110米,可謂山城奇觀之一。
曾經的長壽纜車上入口我們從長壽區交委了解到一組數據。長壽未通高速公路前,長壽纜車年運量高峰曾達980萬人次、日高峰曾超過3萬人次,至今運送客人已超過20億人次。
黃蓉是長壽纜車站現任黨支部書記,1989年高中畢業進站工作,最早就是纜車站的檢票員。她說,當年她才18歲,工作精力充沛,即便如此,檢票也檢得手軟。
曾經排隊乘坐纜車的居民李獻忠說,剛到纜車站那會兒,工作人員三班倒,纜車站人山人海形毫不夸張。上世紀70年代,每輛纜車的承載量最少80人左右,最多達到百人以上,最快每3分鐘發一班。
李師傅當年在檢修纜車時的工作照(左上一)“考慮到建設資金有限,當年的長壽交通人想出一個辦法,去廣而告知修建長壽纜車這件事,發動人人參與建設。令人振奮的是,反響強烈,不僅當地學校、單位、企業等各方積極響應,長壽各方群眾自發參與,可以說是全城全面投工投勞。大家一致認為,有義務、有責任去參與這件事。”李獻忠說,長壽纜車建設工程開工后,其建設關鍵性技術,由專家和專業技工把關,而基礎設施建設,由群眾分擔。
它的成功改造和修復,意味著什麼?是否意味著,那些已從人們視線中消失的出行工具,將在不久后,被人們喚醒,並逐一、再次融入我們的生活?
纜車運行中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首席記者 李琅 文 記者 錢波 圖
市民乘坐新纜車李文峰告訴我們,目前,長壽纜車主要服務於河街多個社區3000人左右出行,它的存在依然重要。也是當地交旅融合的一種新嘗試。目前,當地政府採取以購買公共服務予以補貼的方式,支持群眾免費乘纜車出行。據統計,今年國慶期間,長壽纜車單日運力最高峰,達到17000余人次。
走訪期間,我們眼前的長壽纜車,將長江兩岸的秀美風光,定慧寺的流風余韻,三道拐的古風遺貌,盡收眼底。它不但重新歸位,甚至可以描述為重返年輕。
有關長壽纜車的技術改造,自兩年前啟動以來,一直牽動長壽人的心。人們把它視作“長壽記憶民生工程”。
聽退休老職工描述,上世紀70年代時期,站上就為員工供應開水,聘請炊事員專門做飯,算是福利很不錯的單位。員工冬天可以領到烤火費,夏天有清涼飲料,據說纜車站旁還養過大肥豬。
2016年初,長壽區交委向長壽區政府遞交了一份請示,文中內容令人不忍,其中說明:“2016年1月26日下午,重慶永恆纜車有限公司發現纜車在運行中出現驅動輪異響,在自查無果情況下,向我委要求其立即停運。1月27日,四川一力安通索道工程有限公司受邀到現場檢查,認為驅動輪於1989年安裝使用,使用時間已長達27年,長期受力較大導致輪體出現多處裂紋,同時端面跳動超過3.5毫米,隨時存在解體安全隱患,必須立即停止使用。1月28日,重慶質監部門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相關專家,也對纜車進行實地勘察,同意先前檢查結論。”
李師傅通過老照片講述長壽纜車的歷史“起建之初,那些參與纜車建設的元老級人物,大部分已過世。”李獻忠是維護長壽纜車運行安全的老技工,已退休,72歲。他曾參與襄渝鐵路建設,上世紀70年代初,轉崗來到長壽纜車站。
纜車運行中 最早的纜車都是用的木質枕木李獻忠記得,長壽纜車自運營以來,大型路基改造工程不低於3次。尤其是最初,採用傳統枕木作軌枕,這種老木材雖專為纜車軌道走行及設備承載作鋪墊,彈性好、絕緣性能也不錯,但長此因纜車運行頻繁、運力大、摩擦系數大,木材自然出現不理想的消耗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