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斯人逝,乡愁活” 余光中逝世引发大共鸣

共鸣的是乡愁,希冀的是两岸

据新华社消息,诗人余光中12月14日在高雄去世,享年90岁。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情感波澜,席卷海峡两岸。



网民:愿祖国早日统一!了却您的乡愁!

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出生的余光中,是“茱萸的孩子”。历经战乱流离,飘泊洋海,他将情怀写就《乡愁》与《乡愁四韵》。前者广为收录在华人世界教科书,后者被谱成民歌传唱。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站在西子湾研究室远眺台湾海峡,乡愁只在诗人的心里,“而乡愁,是无解的。”

当然,与于右任相比,余光中还是幸运的。他的乡愁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随着两岸的通航,他已经多次越过了那湾浅浅的海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网民“全世界都听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一出,1小时内在微博上马上涌进70万网民哀悼与搜寻相关新闻。截至目前,微话题#余光中病逝#阅读量5392.3万次,网民称先生为“爱国诗人”,更有网民视先生为“两岸统一”的精神代表之一。还有大多数网友表达对余光中先生作品《乡愁》的热爱,是因为余光中在诗里充满对大陆故乡的思念,尤其“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段,更是被许多网民引述。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成民众心音

网民“你是我路过最美好的微笑”:乡愁写出了台湾人民共同的心声!

凤凰网评论文章《纪念余光中,纪念那挥不散的“乡愁”》称,先生的《乡愁》连接起两岸中国人那“大江大海”的愁绪,进而又成为两岸中国人同根同源的共同记忆。从“邮票”到“船票”,从“新娘”到“母亲”,最终又将这一切归结于一湾浅浅的海峡,牵连起家与国的命运,述说着挥之不去的“乡愁”。

海内外主流媒体刊发多篇评论文章怀念先生,《乡愁》成为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的共同记忆,余光中先生的逝世让乡愁变成一湾浅浅的两岸之海峡。

《乡愁》,这首诗是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网民对余光中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他的乡愁成为网民永恒的记忆。

网民“之梦轩主人”:一样乡愁两岸心,万里云愁雪纷纷。先生纵鹤西风去,诗魂不老启后人。

一时间,余光中先生的作品及生前在大陆采访成为媒体和网民缅怀焦点,微信公号“人民网”刊文《再见了,余光中!》、“新京报评论”刊文《余光中走了,你可知道乡愁之外的他》、视频资料:《余光中朗诵<乡愁>》、红网时刻新闻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余光中的三次湖南之行:湖南给人非常美好的印象》等引发高转载和点击量,《再见了,余光中!》一文阅读量上10万+;先生作品《乡愁》更是刷屏网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态网页游戏私服,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已经成为余光中先生的代名词。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也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媒体纷纷以“乡愁”为标题刊发《诗人余光中病逝 <乡愁>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今天,再读一遍<乡愁>送别先生!》等报道缅怀先生,一幅“斯人逝,乡愁活”的舆论画面,同频共振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朋友圈。


中青在线《余光中逝世,扯不断的永远是乡愁》文章中提到,先生的文学作品将两岸人民的心联结起来,维系着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与文学作品背后那股汹涌澎湃的民心民意相比,政治的隔阂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分裂国家的妄想又是多么可笑。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余光中生前留下的经典作品,势必被两岸中国人代代传颂。

如今,诗人离去,这曾经的乡愁,这代替的回乡都已经成为人们对余光中的永恒记忆。然而,随着这样一代人的逐渐离世,这样的“乡愁”是否还能在台湾,在两岸唤起共同的情感与记忆,当是余光中那未了的情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