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公司购买很多大猩猩做实验,两位研究者偷偷留下一只猩猩婴儿恺撒。恺撒在家庭中长大,每日被关在屋里。偶然的一次闯祸,它被动物庇护所强制收留,并受到管理员的虐待。由于从母亲那里遗传了实验物质,又意外吸收更多的制剂,它愈加聪明和强大,甚至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在它的鼓动与策反下,庇护所和动物园里所有的大猩猩全体暴动,向着自己的家园――― 郊外的红杉树林前进。
对于一个视觉效果控来说,对这个影片多少还是有点失望。主要是之前的预告片给了人很高希望,成千上万只大猩猩占领整座城市,他们飞檐走壁、掀翻汽车、击落直升机,颇有大举“崛起”之势,但没想到预告片就是全部,影片中没有呈现更多。整个片子前半部分铺陈有点长,后半部分的对决有点弱。毕竟观众选择这部影片不是要看一个孤儿的成长史,他们期待的,除了一个新鲜的故事,无非就是眼花缭乱的画面视效。
影片的另一个译名“猿族崛起”更为贴切,整部影片格局比较小,故事全部发生在旧金山,高潮部分也只局限在那座著名的金门大桥上,仅仅只是在结尾概念化地用几个箭头暗示了病毒可能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称之为“猩球”似乎有点虚张声势。影片并没有对多物种间的互相尊重、斗争与生存做更多的思考与展示,就好像拉开世界大战的架势其实只是一场两国交兵,有点让人意犹未尽。
但是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是人与猩猩的斗争。《猩球崛起》甚至带有浓重的家庭生活的味道:垂垂老矣的祖父,充满爱心的科学家父亲,和一个收养的、因为在不正常的环境下长大导致性格叛逆、脾气有点急躁的儿子。只是这个儿子是一个大猩猩。影片的落脚点是大猩猩们应该回归自然,以及人类不应该在猩猩身上做医学实验。
《猩球崛起》是这个相对乏味的电影季的一支强心针,是最近不多的“美国大片”之二――― 另一个当然就是号称本年度最佳视觉效果的《绿灯侠》。这两个片子都是科幻题材,网页游戏私服大全,而《猩球崛起》在“科幻外表”的同时还兼顾了一点关于物种共存的“现实内涵”,何况从1968年以来关于猿族的影片已有近10部之多,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所以相信人们会对它格外偏爱。
对于猿族电影观众最熟悉的应该是蒂姆 伯顿2001年拍摄的那部《决战猩球》。译制者们选择“猩球”二字或许潜意识里希望观众把二者联系起来。虽然《决战猩球》被认为是这位“鬼才”导演的失败之作,但在中国当时还是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决战猩球》当年留下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尾,带有强烈的“将会诞生续集”的暗示,因此观众很容易就会认为今天的“猩球”是上一步“猩球”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