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与“丁戊奇荒”: 信息、反应与识华

摘要】1875-1878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及大饥荒,引起惨重的死亡和损失,史称“丁戊奇荒”。其灾情之重,受灾范围和人口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大的震动,当时与大清交往日益密切的美国也持续关注了灾情及善后。那么,美国社会是从哪些渠道获取的灾情信息?对此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透过这次灾荒,美国对中国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回答。

187824日,英国驻上海领事在发往伦敦的电报中说,“据报道九百万人口处于赤贫状态。”[19]

其次是转载其他国家或地区媒体关于灾荒的报道,如巴黎时报(Paris Temps )、泰晤士报(The Times )、圣保罗先锋社(St.Paul PioneerPress )、香港邮报(TheHong Kong Mail)、路透社(Reuter)SanFrancisco Alta、达文波特(爱荷华)公报(Davenport (Iowa) Gazette)、伦敦电讯报(the London Telegraph)、京报①( PekingGazette)等。“时报”通过对这些媒体报道的转载,扩大了其信息来源。

[31] City and Suburban News [N].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 1878.

另一方面,从19世纪40年代第一批广东人到达美国加州起,到20世纪20年代,先后共有约38万中国人往“金山”赴梦。而加州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人的利益,通过法律规定所有外国淘金者都必须缴纳额外的税款。后来进一步规定,中国人、法国人、智利人和墨西哥人都不许在矿场里工作。1852年,加州政府又增加了两个法令,企图在阻止更多的中国人到加州来的同时,把已经进人美国的中国人赶出去。1865年,负责修筑美国大陆铁路枢纽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试用华工修筑铁路并很快大规模招募华工。1868年中美双方签订的双边协定中,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此后,在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内华达州政府在1964年建州百年时,把1024日定为“向华人先驱致敬日”。该州第29号纪念碑的主题是“中国人在内华达”,并用英文铭刻道:“这是为表彰在内华达历史上担当重要角色的成千上万中国人的英雄气概和刚毅作风。”早期美国社会对中国人品质和性格的认识与加州淘金者和修筑太平洋华工这两大群体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2]

[32]NewYorkN] .The New YorkTimes. April 9, 1878.

[35]陈汉才.荣闳评传. [N]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50.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及性格

[37] The Famine in China [N].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16, 1878.

[30] City and Suburban News [N].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4, 187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