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中共代表周恩来后来这样回忆:“我同叶剑英参谋长到南京,开始,蒋介石还没有决定给八路军以名义,但是到了上海打响了,他从庐山跑回来,觉得这是全面战争了,才发表了八路军的番号。紧跟着,又发表了第十八集团军的番号。”

日本全面侵华的图谋

11月11日晨7时许,日寇登陆部队在东起戚家墩西至白沙湾一带的滩头阵地展开大规模登陆时,舰炮、飞机呼啸而至以为掩护,而此际原本驻守金山卫的国军第六十二师,已赴川沙增援,沿海仅仅留守了300名战士。300人面对11万众敌寇,守军殊死抵抗,仅40余人突围,其余全部壮烈殉国。

《陈诚回忆录》中曾经提到:“‘七七’以前,日寇侵华的方略是‘不战而亡中国’,其心计虽毒辣,却是战争的上策……‘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奋起抗战,‘不战而亡中国’的毒计已不得售,乃一变其侵华方略为速战速决。……不过,天佑中国,既使我们有广大的国土,又使我们有众多的人民,这两个条件偏偏适宜于作持久战的打算。”从“八一三”开打,直至太平洋战争发动前,仅在中国战场,日寇已无制胜的可能。

让日本军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中国,在卢沟桥事变后已经开始全国动员,准备拼死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从今往后的中国再无可能一味挨打,再签一纸协议,求和,赔款,割地。甲午战后的《马关条约》、庚变之后的《辛丑条约》,乃至《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日本人尝惯了中华肥腴的膏脂,骗琉球,割台湾,占东北……这一次,日本失算了。

3.《白崇禧回忆录》 南昌陆军学院整理 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

八十七师进至吴淞,挺进市区;八十八师进至北站与江湾之间;炮兵进入真如、大场;独立第二十旅进至南翔……

当然,以1937年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其实不小,光看它侵占的土地和海域,从琉球、台湾,到朝鲜半岛、东北三省,都已经成了日寇的战略后方。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其本土,甚至在这些地区就地生产。而其还能从欧美买到不少战略物资。而中国的海岸线已经开始被日寇封锁。

1945年7月24日,半残废的“出云”号在日本吴港遭到美机轰炸,此天皇座舰,最终没有逃脱翻覆沉没的命运。

日寇没有认清形势。即使调动数十万大军,即使准备在上海大干一场,他们还在玩“大山事件”这样的小鬼把戏。他们万万没想到,根据《淞沪停战协定》不准在上海驻军的中国,竟然想在上海“先发制敌”。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火力因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整个“八一三”会战,中国军队伤亡30多万,而日军宣布的伤亡数是4万人左右,仅为中国伤亡数的八分之一。

战时和战后中日双方资料均显示,“出云”号曾被中国飞机袭击炸伤,但未击沉。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出云”舰经中国海空军的几番攻击,遭受重创。后被拖回日本,因损伤过重,修整工程过大,只得派为日本海军学校的练习舰。

诚然,蒋介石在“八一三”之战中,拿出了其嫡系八十八师、八十九师。类似这样戴着德国钢盔、装备了德国枪械的所谓精锐,其实与日军主力师团在火力配备上的差距,仍然明显,更遑论非蒋介石嫡系部队了。

更令日寇万万想不到的是,8月9日日寇谋求布局上海战役时,南京的最高国防会议上,多了三位中国将军——朱德、周恩来、叶剑英。

当潜水兵泅渡到“出云”舰附近时,被舰上的探照灯照见,哨兵拔枪就射。于是,王宜升等人只得将水雷推往“出云”号方向。在距离这艘日本第三舰队旗舰还有90米远的地方,水雷被防雷网拦截。王宜生不得已,只能接通电线,随着一声轰天巨响,日本海军铁驳船4艘、小火轮10艘遭到重创,防御物均被炸毁。“出云”号这一曾经的天皇座舰,又一次受到来自中国军人的打击。此时,日军松井石根、长谷川清等陆、海军高级将领和外交首脑正在舰上。他们刚开完会,各自往舱房而去时忽然震惊。本次袭击的后果是——次日,“出云”号急忙驶出外滩水域。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不久,二十三中队队员梁添成不甘落后,击落第二架日机。高志航随后又发现3架敌机,立即迅速占位瞄准,此时谭文跟上,两机合力,击落1架日机。同时中队长李桂丹、飞行员柳哲生、王文骅等也发现2架敌机,又合力射击,击落、击伤各1架日机。高志航随即又击伤另1架日机,该机逃窜时又遭遇二十二中队长郑少愚,郑少愚击中了它并追至钱塘江上空。该机逃返松山机场降落后因迫降而报废。

“七七事变”以后,中国人确实准备全面抗战了。蒋介石第一时间复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战事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他在发给南京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等人的电文中表示:“倭寇挑衅,无论其用意如何,我军应准备全部动员。”另一方面,就“七七事变”本身来说,蒋介石还曾致电当时的北平市长秦德纯,要求以不屈服、不扩大的方针,就地抵抗。

陈诚趁机建议:“若打,须向上海增兵。”

中国空军不仅在空战中取得战果,在对日本舰只的袭扰上,也取得某种成功。8月14日8时40分,空军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率领诺斯罗普式轰炸机21架,从安徽广德空军基地起飞,直线飞行220公里抵达上海,随后立即分成两个编队,一队轰炸日军司令部、码头、仓库等军事设施,一队轰炸“出云”号巡洋舰等舰艇。14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空军轰炸机6架袭击“出云”舰,投弹3枚,两弹落于舰左近处。11时22分,3架轰炸机炸弹命中“出云”号。15日15时30分,中国空军1架战机冒着暴风雨轰炸“出云”号,遭舰上高炮反击,反复交战20分钟。16日上午11时半,中国轰炸机7架飞临“出云”号上空,重磅炸弹落于日邮船码头,距“出云”号仅几米远,“出云”号受重伤。当时报载——“为中日甲午海战以来日本海军舰队首次遭到中国的攻击”。

2.《论持久战》 毛泽东 著 新华网新华资料栏存

即使仅仅在“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之前一个月的卢沟桥事变。日军的借口亦是“受到中国军队的不法射击”“士兵失踪”!

无论怎样,全面抗战第一次大会战的主战场,就在上海了。诚如胡愈之在《保卫大上海》一文中所写到的:“在这次全国抗战中,上海显然居领导的地位。虽然在‘八一三’以前,华北已有局部的抗战,可是真正的全国性的抗战,却是从‘八一三’开始。敌人用陆海空全部武装进攻的,是上海。我国用最大的人力物力以防卫的也是上海。虽然我们的军队,在华北各处前线也显示了无比的英勇与壮烈的牺牲,但是为全世界目光所集中,而且具有左右整个战局的影响的,却无疑地是我们保卫大上海的战争。”

9月13日国联大会,中国提出申诉书。9月21日,国联开会考虑中国申诉。9月28日,国联大会决议,谴责日机乱炸。10月2日,日本外务省声明拒绝国联调解中日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宣言,抨击侵略国,请各国保卫和平。10月7日,国联大会决议对中国“精神援助”。美国政府正式宣言,斥责暴日破坏公约。10月12日,国联大会决定九国公约会议定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11月14日,英国派外相艾登出席九国公约会议,11月17日中国正式接受九国公约邀请。于是南京统帅部于10月22日特派顾维钧为出席九国会议代表。然而,早已退出国联的日本,这时亦决定随德国一样——不去参加九国公约会议了。

在“八一三”会战的第二年,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其中,他分析道:“日本军队的长处,不但在其武器,还在其官兵的教养——其组织性,其因过去没有打过败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对天皇和对鬼神的迷信,其骄慢自尊,其对中国人的轻视等等特点;这是日本军阀多年的武断教育和日本的民族习惯造成的。”

4.《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陶涵 著 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

这一桥段,与过往的一幕幕,何其相似乃尔?

虽然日本自1931年就已经退出国联。但作为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署国,日本当时仍表示将参加于11月底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当然,就“八一三”战局演进与之后的九国公约会议来看,蒋介石在这方面的算盘,只打对了一半——

8.《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实》 宋瑞珂 著 政协上海文史资料委员会1985年编

11月12日,“八一三”会战方告一段落。

美国学者、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陶涵(Jay Taylor)认为,蒋介石在上海求战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陶涵还认为,蒋介石选择固守上海,并在败象已定的情况下依然坚不撤军,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法肯豪森的建议。当时,法肯豪森一再建议坚守上海。作为军人,蒋介石和法肯豪森都认为,华北平原更有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运动,而上海的街道和周遭水网密织的江南地形,则更有利于中国的轻装部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安排满铁的所谓“守备队”,炸断沈阳柳条湖铁路。妄称东北军破坏日本人的铁路,欺负日本人。两万余众关东军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兵不血刃占领东北。因为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逾20万众中国东北军只得干瞪眼。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到了10月初,淞沪战线国军全方位受到日寇重压。与最初日军准备以5个师团战上海、破南京相比,此时在上海作战的日军,已经有6个师团的兵力。而中国方面,曹聚仁回忆称:“一时名将如云,战士如雨,士气之升,亦前所未有。各部队之中,有系中央军队,有系地方军队;有自四川来,有自两广来,有自湖南、福建来,有自东北来,共赴国难,表现民国以来所未有之军事统一气象。”

当时光回溯至抗战胜利之际,曹聚仁认为“八一三”会战是中国抗战的一个转折点,“从种种征象看来,朝野上下,都在抗战第一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了。”

两天以后,刚刚入伍的罗正达跟着部队就开赴上海。由于刚刚参军,连枪都没摸过,更没有受过系统训练,作为新兵的罗正达,并没有和敌军直接交锋,他的工作就是搬子弹和运送伤员。“战友们在第一线和日本人打,我们在后面一箱一箱地运送武器弹药,战事惨烈,这些弹药消耗得也特别快。”罗正达回忆,白天,日本的飞机不停地在空中转,有时五六架,有时七八架,上海的火车站上空,每天都有飞机来轰炸。

陈诚的考虑是,如果日寇在华北迅速得手,必将利用快速部队,沿平汉铁路南下武汉,如果其迅速攻占武汉,就会把中国战场纵断为二。陈诚分析道:“于我大为不利。”在陈诚看来,武汉若迅速失守,将不仅仅是苏联援华供应线无法畅通的问题,而将使得整个抗战局势无法逆转。“日寇于据有冀察后,如抄袭元清故事,挥兵南下,以偏师出洛阳,塞潼关之口,以主力趋武汉,关长江之门,则中国东西纵剖为二,西北方面进不能出,东南方面退而不能入,此时我们的持久抗战,恐怕就要更困难多了。”陈诚如此回忆。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八一三”淞沪抗战80年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上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