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错车遇对人,小友谊变成大事件
当车子到达目的地停下来时,等待中国代表团的各路记者惊讶地发现车里居然有一个美国运动员,就知道是一个“猛料”,于是拿起照相机一阵猛拍。第二天,庄则栋与科恩的照片和报道占据了日本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小事件变成了大新闻。
乒乓球外交主要缘于一次搭错车事件。主要人物是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和中国运动员庄则栋。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是犹太人,当时才19岁,是圣莫妮卡市立学院政治系二年级学生,自费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4月4日,为了赶时间,刚从练习场出来的科恩匆忙间未及看清专车牌号,就坐上了一辆开往体育馆的车,上车后才发现坐上了中国代表团的专用车,车上坐的都是中国运动员。
选择了与科恩进行交流,实际上庄则栋在某种角度上就成了中国美国关系正常化一个前锋,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时代记住。
后来,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引起了更大的轰动。紧接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一项声明,宣布从货币、石油、货物运输进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解禁。
1971年,在日本的名古屋,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里举行,中国美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友好互动,并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逐步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乒乓外交”的开启,创造了“小球BT页游私服大球”的历史佳话。
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庄则栋是充满智慧的。与很多的见面熟的营销者不同的是,庄则栋给科恩送了礼物。在中国,久不见或者初次相见的人,一般见面都要送见面礼,礼品随缘。送礼的好处有二个,一是表达自己的诚意,二是为双方的进一步交往留下了伏笔。因为按照正常的社交礼仪,送礼是要有回礼的,如果当时没有回礼,那么,人家就可能在下一次的会面中,回赠礼品。这其实也是提醒了我们,在外出的时候,包里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碰到一些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人,就可以适逢其时地赠送。
顺势而为,智慧勇敢
所以,乒乓球外交给我们的启示,我想,那就是真诚有礼,以积极勇敢的智慧,把握好各自人生的风口,在可能的蝴蝶效应中,成就自己的梦想。
乒乓球外交能够以小球撬动大球,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庄则栋强大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在科恩上错车这个特殊的场景中,庄则栋并没有和其他运动员一样,超级变态网页私服,对美国运动员保持沉默态度,而是主动交往,主动交流,主动介绍自己,并给对方送上礼物,以此取得得恩的好感和认同。整个过程不卑不亢又有礼有节,展示了个人的风采和魅力,也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并在不经意间,推动了中美关系这盘大旗的发展。
这个小球BT页游私服大球的历史佳话是具体是怎么样的呢?重温这个故事,特别是对于该事件的中方主角之一的庄则栋,他对于这件事的应对,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呢?
大家可以关注到,整个事件大致是由搭错车这件事引起的。而搭错车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件,在同车中因外国人搭错车更不是常见的事。这样的事情如何发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与什么样的人发生,这些,基本上是无法预估的。所以,当科恩上车后,整个场面气氛都相当尴尬,很多人不但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机会,反而还害怕因此而受到处罚。在此期间,庄则栋的思想波动无疑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不仅是涉及到了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涉及到了国与国的关系。而导致庄则栋主动和科恩交流的指导思想无疑就是“友谊第一,交流进步”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庄则栋才会打破队友的劝阻,发挥自己的社交才能,与科恩建立初步的友谊。而这个小友谊放在中美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上,就显得很有韵味。
前面说过,在很多的见面熟中,大多数都是被忽略的,这些见面熟对于整个时局的贡献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是增进互相的了解,增强彼此的友谊。在而庄则栋乒乓球外交事件中,能够被记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在外交上急需突破。美国越战后国内厌战情绪上升,实力下降。中美之间互相加强交流成了大势所趋。在这个背景下,必然要有一个支点进行突破。而体育又是无国界的,是最容易受大家接受的。中国的乒乓球又是世界第一。在这个背景下,由乒乓球这个支点开撬开,也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具体到庄则栋,则是偶然性相当大了。
如果当时庄则栋没有站出来,也没有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礼貌和诚意,那么,科恩与庄则栋之间可能就不会有更多的友谊链接,也就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试想,大家每天都可能认识一二个人,大家也可能给很多人送过礼物,但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推动国与国的发展的,这样的案例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