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可视化系统平台对航天器进行有效控制,成为赵正旭的科研目标。他带领团队反复尝试,把航天器的真实动作,包括仪器仪表等的工作状况用三维效果表现出来,可视化平台上,航天器的飞行轨道、姿态和相关太空环境一目了然,迈出了可视化航天的重要一步。
多次参加航天工程任务,赵正旭却没有熟能生巧的轻松。“科研之路永无止境,每一次面对挑战都如履薄冰。”
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赵正旭的名气越来越大,报考他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赵正旭对科研的热情感染了团队里的年轻人。嫦娥二号项目时,团队成员王威婚礼当天下午就扎进实验室里;刘展威带病坚持,每次去北京,有个包专门装药……
真正投入科研,最需要的还是严谨细致。
这份从容与底气来自于持之以恒的研究与实践。作为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中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正旭主持并成功完成了30余次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实时三维可视化测控任务。这些任务有个接地气的功能:把浩如烟海的数据转换成图形,描绘成数据“风景”,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见证了“嫦娥探月”“天宫遨游”等惊心动魄的航天时刻。
有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背景的赵正旭,痴迷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有人高价购买他的研究成果,被他婉言谢绝:“我研发这一软件系统的初衷不是为了钱,我只是想为国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点工作。”
赵正旭在石家庄铁道大学为学生讲课。记者 田瑞夫摄
——记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中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特聘专家赵正旭
[奋斗者说]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遥操作操控作业平台,大型科研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中国天眼FAST工程)”的三维可视化建设……石家庄铁道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里几项重要科研项目同时进行,工作繁重程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团队负责人赵正旭却气定神闲,安排得井井有条。
“三维实时可视化面临两大挑战:第一,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可以借鉴;第二,工程数据的跨领域共享必须实时准确,现场直播不容失败。”而当时科研团队的成员多数人从未参加过航天可视化测控的实战任务。
付出终有回报,2009年10月1日,嫦娥二号精彩的飞天绕月之旅通过赵正旭带队研发的可视化平台美轮美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郭阳在保定顺平县大悲乡北大悲村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工作,村里孩子们听了他和导师的“航天故事”,整天围着他,吵着“要是能参观‘航天城’就好了”。
“原来最担心的是你们这一块,现在最放心的也是你们这一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领导由衷地赞叹。这一成果,摆脱了长久以来对国外开发平台的依赖,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旁人看来,功成名就的赵正旭不该接受这个挑战。而他却整整一宿没合眼,完成了系统的改造,不但满足了技术人员的新需求,还保证了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虽然工作繁重,但与航天“沾边”的内容,赵正旭很少缺席。
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赵正旭总是先问,“你的兴趣在哪里?”如果对方支支吾吾、眼里不放光,赵正旭就掩饰不住失望:“在很多情况下,做科研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积累才能有所成,没有兴趣坚持不下来。”
1988年,在青岛大学任教的赵正旭被公派到英国做访问学者。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获得了很少对外的英国皇家技术顾问奖学金,生活费、学费全免,直接攻读博士;1993年刚满35岁的赵正旭当选英国Derby大学终身教授,当时这所大学近5600多名专职教师中,终身教授只有15人……
“做科研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积累才能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