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近8500亿元
科技惠民
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大松坡村位于刺葡萄核心产区。“记得有一年农历三月初七赶集,村里大部分人都没有给刺葡萄打杀菌剂,结果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一直下了两个来月,产量只有往年两成。”村主任高传兵说,后来县里开始推广刺葡萄避雨栽培,村里有100多亩搭起了大棚,用上了滴灌设施,还拿到了100多万元补贴。除了避雨,这种栽培法还省杀菌剂省人力,每亩能节省七八百元。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新动能培育
“造血”建设,科技扶贫资金超6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这一方红色热土创新潮涌,从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到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从科教兴湘,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强力推进;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省科技事业方兴日盛,日新月异。9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发布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1954年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株洲研制成功。1956年陈国达教授开创“地洼学说”,被列入世界科学史年表。1973年袁隆平院士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世界上率先获得成功……进入21世纪,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C/C航空制动材料等标志性创新成果相继诞生;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大口径隧道掘进装备(盾构机)、“海牛”深海钻机、大倾角离子注入机、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等尖端产品持续涌现。2016-2018年获国家科技奖励56项。全省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
此外,依托长株潭地区创新资源最为富集、创新绩效最为突出的优势,我省瞄准“三区一极”的目标,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科技部还将长株潭列为全国三个快速增长自创区之一。同时,为了不断优化创新供给,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主体潜能与活力,我省建设了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双创服务载体273个,成功举办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参赛企业已获得创业投资超过15亿元,获得贷款授信超过9亿元,培训创业者2.5万余名。
兼具鲜食和加工优良品质的刺葡萄产业,是省级贫困县怀化中方县的拳头产业之一。2016年9月,中方县获得了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以发展刺葡萄产业为主,创建湖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随后该县出台了三年实施方案,并与湖南农业大学达成相关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8月9日,一辆磁浮列车通过长沙磁浮快线浏阳河大桥段。 记者 辜鹏博 摄
2015年6月18日,湖南科技大学研发的“海牛”深海钻机首次在3000米海底海试成功。(资料图片) 曾志前 摄
■制图/刘迎
2013年11月17日,国防科技大学科技人员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机房观测天河二号运行情况。(资料图片)何书远 摄
到2018年,我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129.94亿元,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0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658.3亿元。近10年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57个,投入资金11.7亿。
2018年,我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129.94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658.3亿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21万人,其中在湘院士76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60家;目前,全省拥有省属以上科研院所67个,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0个省级高新区……一个个数据既是我省科技事业70年发展的“成绩单”,也是70年湖南科技创新的实力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与五大洲的七十多个国家以及十几个全球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了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6家,搭建了一大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同时,积极创新对外合作机制,推动杂交水稻、油料植物、中小水电、眼科医疗等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机构200余家。(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任彬彬)
从“支撑”到“引领”
开放合作
(责编:唐李晗、邢佳)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支持小众”到“服务大众”
创新成果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
建立56家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周光召、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到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攻关杂交水稻技术;从侯振挺潜心基础研究,陈火旺、李国杰发展中国计算机研究,到黄培云、黄伯云、何继善、卢光琇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到2018年,我省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21万人,其中在湘院士76人,长期在湘工作外国专家13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