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米兰·昆德拉:文学世界折射人类生存处境

  对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一书名,时任作家出版社编辑的白冰与韩少功讨论来讨论去,觉得有点绕,不太利于传播,但也没有更好的名字蹦出来,只好用它。“他引用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事物都有两级,黑暗与光明,轻与重,温暖与寒冷等。从我们的习惯来说,重是不能承受的,但其实轻也是不能承受的。”白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笑”会爆发出超越性的力量

  其实,米兰·昆德拉未能和诺奖结缘,和其写作的姿态有着很大的关系。早在1895年,诺贝尔在设置这个奖项的时候,就规定这项奖金是颁给那些“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颁给“未来”的奖项,它的获得者大多奔跑在追逐理性和希望的路途之上。然而,对于米兰·昆德拉来说,过去自然值得挥别,但是未来也并非是一个值得追寻的东西,他的一生就是为了告别,告别过去、告别未来,乃至于告别自己。理想对于昆德拉来说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自然也不值得去追逐。既然自己的文学理想和诺贝尔奖本就是背道而驰,那么,获不获得这个奖项对米兰·昆德拉而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读者们一直无法看到昆德拉的全貌,直到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终于购得了昆德拉全部作品在中国大陆的中文版权,这简直是读者们的盛宴,那个把自己隐藏在文字之后的倔强老头终于肯在中国现出自己的身形,虽然他选择了流亡,但是他的作品却有了新的落脚点。

  米兰·昆德拉

  他只属于那个叫“别处”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甚至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对自己是一种“骚扰”。米兰·昆德拉是一个深入简出的人,除了作品之外,有关他生活的一切仿佛都是一个迷。他不喜欢记者的采访,不喜欢过多地阐释自己的作品,在他的书里,简介往往只有简单的两句:“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后移居法国。”他甚至诅咒说:“头一个允许记者随意复制他的言论的作家罪该万死。”这并不难理解:对于一个选择忘记和告别的作家而言,恐怕没有什么比让自己一遍又一遍回顾自己的历史更令人厌恶的了。米兰·昆德拉总喜欢顽固地将自己隐藏在文字之后,以看似轻松的文字告诉读者一些有关生存与死亡的道理。

  读过米兰·昆德拉作品的人们,都不会对其中关于“笑”的内容感到陌生,只要一写到“笑”,作者就会情不自禁地跳出来,高谈阔论一番。事实上,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境界,在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笑”还会爆发出超越性的力量。

  1970年代,米兰·昆德拉意识到自己必须要离开故乡了,于是,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法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最早由韩少功引进国内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作品中宣传“笑”的力量,并非由于他的生活优渥,不把烦心事放在心上,相反,米兰·昆德拉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