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微信息”带来网页游戏私服大全碎片化世界》 www.wenku1.com

  网络环境的草根性孕育出大量的“微内容”,其增长速度远远赶超了所谓大制作的“宏内容”。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便捷了不少,但其背后也隐含了一系列问题。

  万事皆有两面性,技术进步带来的问题也并非今天才产生的。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表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技术恐慌。在《斐德罗篇》中,他指责书写的发明“制造了灵魂中的遗忘性”;17世纪,罗伯特伯顿在《忧郁的解剖》中就印刷术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做过这样的抱怨:“我们被书本压迫着,眼睛因阅读而酸痛,手指因翻页而麻痹”;到了1881年,传播速度成了恐慌的根源。美国神经病学家乔治比尔德在《美国神经过敏》中谈到当时席卷美国的“神经质”流行病应归咎于电报和大众报纸:“我们匆匆忙忙就建立一个系统,浮光掠影地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味求新猎奇。”之后,电视也在普及过程中被冠以“用消极的快感毒害大众心智”的罪名:“它带给人类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隔离的注意力。”每一次的技术进步背后总会有一些批判性的争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做的是从中找到解决或纾解问题的方法。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因此也需要信息聚合工具来帮助我们推进信息的整合;从个人层面来讲,无论是我们选择了碎片化的生活,还是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带给我们碎片化的世界,我们都要从中找到平衡点,不被纷繁杂乱的信息所淹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如何应用新技术来获取信息,更应学会如何管理和组织接收到的信息,做信息的统筹者而非沦为信息和工具的傀儡。

  随着微信息的日益庞大,它们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脑。手机等第五媒体的发展使信息无处不在。2008年,我国众多媒体从业者纷纷关注起“全媒体”这一概念,提出新闻传播媒介的“全媒体战略”或“全媒体定位”。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开始尝试全媒体的新闻传播战略,力图打造传播介质的融合来传递信息。而事实上,当众多“宏内容”的制作者正在探索全媒体的媒体架构时,微信息早已实现了全媒体传播。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我们每天被这些工具所包围,从它们那里获得无数纷繁杂乱的信息碎片,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从这些信息碎片中了解世界。或许从表面看来,我们的生活便捷了不少,但其背后却隐含了一系列问题。

  当下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它们如影随形。并且,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内容精简的信息如同快餐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中,我们接收信息的工具在不断发展和改变,而我们接收的信息本身也在改变。

  在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年会上,著名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第一个提出了“微信息时代”,这句话在2010年微博的迅速普及中得到了验证。2011年1月1日零时,新浪微博上每秒钟就有超过1万条的新年祝福被发出,人们共同在微博这一虚拟的空间里狂欢庆祝新年的到来。如今,微博早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手机等第五媒体的壮大更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微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其必然性,其传载的信息具有碎片化、扁平化的特点,这是当今网络信息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这样的信息有利于各种新媒体的传播,也符合人们快节奏生活状态下对信息精简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信息传播的一种态度。过去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通常由权威制作发布,舆论领袖决定着人们的议题。而问题在于,信息的制作者往往假设他们了解受众的兴趣点,并且受众也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可事实并非如此。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研究长尾效应时发现:由于成本和规模的限制,传统媒体下的娱乐业只能覆盖那些20%的主流而忽略了后面的尾巴。但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环境则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将人们的“兴趣长尾”一网打尽。在网络上,人们能搜索到任何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从中发掘出更多兴趣点。基于草根的网络信息平台更是打破了以权威发布者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格局,传播的权力在这里被摊分均匀,每个人都能自成一个媒体,享受作为舆论领袖的快感,人们的身份从原本单一的信息受众转变为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三者并存的角色。另外,在网络的低门槛条件下,信息无需长篇大论,无需寻根究底,也无需制作精良,只要寥寥数语就能成为一条具有传播力的信息。网络的草根性孕育出大量的“微内容”,其增长速度远远赶超了所谓大制作的“宏内容”。

  其次,碎片化的世界堆满了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因为信息呈指数级爆炸,人脑却没有办法消化――人类大脑每秒钟只能处理110字节的信息,一生也不过1730亿个字节。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就个人而言,我们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旧的观念受到考验,注入我们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肯舍弃这些“弹片”。贪婪是人类的本性,包括对于信息的欲求。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刷一下微博,处在一种“随机性奖赏”心理的挟制下,虽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刷出什么,bt网页游戏,但总害怕自己错过什么重要消息。我们希望自己能掌握更多的消息,速度越快越好,内容越短越好。于是,为了处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我们不经意间贡献出大量时间。与其说微信息时代下的技术填补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不如说它们将我们的时间甚至生活方式碎片化。同时,碎片化的世界呈扁平状,对于很多信息,我们无暇也无耐心去深入探究,这使不少子虚乌有的虚假信息得以滋生,并促使它们以讹传讹。

  首先,碎片化的信息简短而分散,我们可能一边刷微博、一边聊QQ、微信,同时还开着3~4个网页走马观花地扫荡着,久而久之,三心二意成了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稳定性降低。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当文档超过20页就没有耐心看完。这些正印证了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1971年对人类注意力匮乏症做出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

  与其说微信息时代下的技术填补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不如说它们将我们的时间甚至生活方式碎片化。

  第三,在微信息时代下,我们每天大多数时间在和工具打交道,新媒体新工具提供给我们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我们将这些或实或虚的碎片按照个人的方式拼接起来,成为自己的“造世主”。我们生活在一个自我的世界中,却缺失了许多与他人直面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变得越来越厚。我们接收的信息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而来,我们眼中的世界也越发带有自身个性的影子,这也致使我们与他人对于一些事物的理解会出现很大偏差,相互之间更难相互融入对方的世界中。所以,这一时代的人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的存在又会反作用于我们。于是,许多人热衷于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抑或是各种SNS网站中寻求存在感。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发表状态、上传照片,有人说:“如果你想展览自己的思想,开博客;如果你想展览自己的生活,开微博。”为什么如今的社会,人们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比过去有所增强,却愿意在微博上将自己的生活展示于公众眼下?这正是因为微博利用了如今人们被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世界而产生的孤独感。于是,微博作为人们视听等感官的延伸,将他们与外界世界联系起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