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设立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是我国空间碎片和近地天体监测研究开展最早的部门,在空间碎片相关国际事务中,长期为国家航天局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可对我国百余颗在轨卫星发布每日预警,并且按月发布《空间碎片预警简报》等。
各国时刻都在对天上的卫星及碎片进行监测,监测数据一旦发出预警,显示有可能发生碰撞,各相关机构将立刻进行综合研判和会商,如果确认危险存在,就会通过卫星的指挥控制程序调动卫星变轨,以躲避碰撞。
除了“躲避”以外,能不能把空间垃圾“清扫”掉呢?“打扫垃圾在地面容易,在天上就难了。”田玉龙告诉记者,空间碎片清除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网页游戏私服推荐,也是各国热议的话题,现在,各国都投入一定的科研力量,包括我国在内,都在研究如何在轨清除,研发各种新技术来捕获这些小碎片。“希望通过各国的努力,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彻底解决空间环境对未来飞行器的影响问题。”
应对空间碎片不仅涉及到技术和实施层面,还涉及到政策、法律层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国家队”。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成立国家队,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集中攻关,尽早建立我国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形成确保我国太空资产安全的有效措施。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赵竹青)人类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又如何保护太空家园?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不断加强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空间碎片,这些“空间垃圾”已经严重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今天,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正式成立,我国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合作有了实体依托单位。
日益增多的空间碎片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厘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坏,毫米级或微米级空间碎片的撞击累积效应将导致航天器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在轨航天器已达130颗左右,平均每年发生与空间碎片100米以内的近距离危险交会达30余次。此外,空间碎片如果发生陨落,还会对地面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我国航天器每年面临30余次碎片威胁
联合国为应对空间碎片已建立了一套协调机制,将之作为一个议题每年召集各国进行研讨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另外,还有协调各国航天机构共享资料的IDC(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中国国家航天局也是其中一员。
面对如此多的空间垃圾,世界各国怎么办?田玉龙介绍,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比如我国从2000年就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有:地基监测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为载入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技术服务;开发了高性能防护材料和先进防护结构;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暂行管理办法》;对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末级钝化处置,并多次对废弃卫星实施离轨处置。
空间碎片清除目前是世界性网页游戏私服推荐
(原标题:我国成立“国家队”监测几千吨“空间垃圾”)
空间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太空的废弃物,也称“空间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箭体、固体火箭燃烧物、航天器在轨操作及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等。目前,地球上空毫米级以上的空间碎片数以亿计,总质量达到几千吨。
“碎片的监测预警不仅是个科学、技术问题,还是个管理问题。” 田玉龙说,碎片在茫茫太空非常小,大多数是厘米级的、毫米级,如何能够准确发现、精确判断碎片与航天器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发生碰撞的概率,网页游戏私服推荐,需要建立网络化的监测能力,做到数据及时融合共享,“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大协作、大联合,不光是国内合作,还要国际合作。”
不过,田玉龙也透露,目前我国的大型航天任务,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卫星发射,都增加了空间碎片的预测预判的程序,这已经成为发射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空间碎片预测已成航天发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