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国曹魏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应有尽有,而且许多还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依托文化资源,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成为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2010年至2011年,开展了文化产业项目年活动,以文化旅游、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九大产业为主,擦亮“三国文化”、“钧瓷文化”和“生态文化”三张文化名片;积极培育钧瓷产业、生态文化产业、发制品产业和传媒创意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强力打造顺店刺绣文化产业,尚集书画文化产业,葛天氏、钟繇文化产业,襄城乾明寺、五岳庙、紫云书院民俗文化产业,长葛体育用品文化产业,张桥影视技术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七大文化产业板块;重点推动三国文化产业园开发等项目,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化筑城彰显城市之魂
穿过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牌坊,一条整洁美观的仿古街道豁然出现在眼前:两侧建筑清一色仿古青瓦滴水房檐,下装朱红色“回”字垂挂,映衬在青砖白墙之上,让人仿佛回到了商业繁华的古代;一杆杆由钧瓷套接而成的盘龙灯杆,联排成林,在阳光下散发着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光芒……,这是记者4月26日在许昌禹州神垕古镇见到的场景。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该市投入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57个农家书屋。记者从许昌市文新局了解到,今年该市还将建设农家书屋461个,实现全市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面覆盖。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其精气神与品位所在。许昌市市长张国辉说,“城市的灵魂是文化,只有塑造良好的文化品牌才能增强文化的软实力。”近年来,许昌把文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出最能体现地方人文精神的文化元素,物化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文化,影响着每一个许昌人,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灵魂。
专家点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喻新安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新规划的魏都风情区选择了护城河、南北大街、魏武游园、小西湖等重要城市节点,利用现有遗址,采取分片集中修复的办法,建成一个集中展现许昌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汉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环绕、古城新韵”特色的风情区。
钧瓷承载历史的荣耀在今天大放异彩,是近年许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目前,禹州钧瓷生产达到企业180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逾7亿元;“花都”鄢陵,花木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年创产值超36亿元;2011年,以工艺发制品加工制造行业为代表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所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7.39%;以许昌日报社、电视台为代表的传媒创意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许昌新区主中心9条道路分别以花都之春、青梅论道、樱花似锦、百日红艳等为主题,一路一景,一路一主题,形成许昌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许昌,正快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为市民打造着丰厚的文化大餐。(刘先琴 张鸿基 王斌 付饶)
魏武游园的曹操像,气势宏伟,威风凛凛;许扶运河北岸的沧海亭,雄伟壮观,古色古韵;文峰游园的“建安七子”塑像,雕工精美,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栩栩如生……
“三国文化周”、“中原花博会”、“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擦亮了许昌“三国文化、生态文化、钧瓷文化”三张“名片”,提升了其影响力。
2011年5月18日,总投资4亿元的许昌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三馆合一的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并试开馆。同时,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也全部实现了免费向群众开放。
2011年至今,许昌文化产业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著名的钧瓷文化企业——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正在运作上市,投资额都在千万元以上的孔家钧窑、神州钧窑、坪山钧窑、晋家钧窑升级改造已经完成。瑞贝卡股份有限公司、鄢陵温泉有限公司、嘉宝实业有限公司、奥之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等年经营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文化骨干龙头企业达到20多家。
许昌市委书记李亚: 文化强市要着力文化育人、文化铸城、文化兴业、文化惠民。
春秋楼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大地上,孕育了先古文化、夏禹文化、三国文化、姓氏文化、钧瓷文化等绚丽多姿的灿烂文化,涌现了韩非子、钟繇、吴道子等灿若繁星的名人先贤。近年来,许昌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通过“三国文化周”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叫响全国。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河南许昌,一探究竟。
文化兴业点亮城市之光文化惠民造就幸福之“家”
许昌,在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文化,点亮了城市的精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