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大企业家一样,黄奕聪在事业拓展上雄心勃勃,他不只要做“椰子大王”、“食用油大王”,他还要把商业触角延展到食品和农业以外的产业中去,于是造纸业进入了他的视野。黄奕聪发现,与食品业不同,造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有着不可限量的上升空间的。
长子黄志源先生宣布:“今天呢,妈妈决定,把我们子女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捐献出来,作为慈济(基金会)的基金,那么去帮助更多的穷人。”
但是商场上的分分合合总难预料。1990年,黄奕聪将其在比摩利油厂的股份转让给了林绍良。出人意料的是,黄奕聪对这场“因缘散尽”看得很淡,他对子女们说,比摩利就是个婷婷玉立的女儿,出嫁总是难免的。
黄荣年:他做得非常成功之后,因为印尼的政治比如说日本时代,好像一个梦一样就贬值,他的政策变了,突然破产了。好的时候朋友帮他开门,开车门各方面,有一次他走过去的时候,刚好碰到挫折,那个朋友就丢脸,就不看他,把脸别到别的地方去,他就很心疼,他就跟我们说,要真的是很自立
幼子黄荣年:“因为油不单单是他的下游,他的上游,在种植(棕榈)方面,我们种植的蛮成功。面积很大,差不多36万公顷吧。36公顷如果以新加坡来说,这个是比如了,差不多是6个新加坡。”
四子黄祥年,印尼姓名慕哈达尔·维渣雅(Muhtar Widjaya),除担任“印尼国际银行”董事外,主要担任“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协助长兄黄志源经营管理金光集团的造纸业。一般认为,在黄志源接替黄奕聪之位而主管整个金光集团工作之后,黄祥年将接替黄志源担任金光集团两家纸厂的总经理,主持领导整个造纸工业的生产与经营,这是黄奕聪周密安排的一步棋。黄祥年的妻子是陈玉兰。
黄秀花:“我爸爸顺利的时候,你知道人家风光的时候,你风光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在支持你的人,等到一旦生意不好的时候,有烦恼很大很大的烦恼,好比到家里吃不下饭,妈妈就问他什么事,他说天要塌下来了,怎么怎么,你知道很多事很紧张的,紧张到好像世界末日了,妈妈就一句两句,我就在旁边看着她,我也很紧张。妈妈说,睡觉睡觉,明天太阳照起来,你只要能够睡得好,明天再想,你今天想也没有用,人家都关门了。很简单就是说没有生意跟你谈了,人家都睡觉了,人家都关门了,那你好好的睡吧。他一好好的睡,明天一早起来精神好,你另外就想到别的(办法),你看到太阳升起来了,妈妈就是那么简单。”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尼国际银行遵照印尼政府的要求,开始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金光集团所占的股权降至18%,2001年,金光集团完全退出了印尼国际银行。但是到了2005年,金光再出重拳收购了印尼的SHINTA银行,并于2007年将其更名为金光银行。新银行的成立昭示着金光集团在金融银行领域走过寒冬,浴火重生。
黄荣年:“(他说)不能因为有什么挫折不把(债还掉),借钱还钱再借不难嘛,这是他的想法。所以他倒了几次,因为时代的不同,政策变了,还有很多人愿意帮他,所以才有今天的局面。”
印尼慈济基金会黄思贤:“最后一个就是迁村,那么要盖很多房子这些穷人才能搬去,他才会把这些违章建筑拆掉。那么当时黄伯伯他自己80几岁了,马上带领子弟兵,当然他找了政府单位一起军警还有慈济(基金会)的职工,他的企业界的这些朋友,还有他的员工,一起就开始抽水,消毒,清扫,他自己都身先士卒了,当然最严峻的,最辛苦的就是如何跟政府要土地,盖大爱村。从他开始介绍一些企业家给我们认识,可能郭再源先生,郭师兄,有我们常常讲的“没问题先生”,也是黄伯伯介绍我们认识,变态网页游戏排行榜,当然那个时候就投入赈灾工作。“
长女黄秀花,1947年生,印尼姓名苏卡玛哇蒂·维渣雅(Sukmawati Wiajaya),她是黄奕聪最得力最亲近的助手之一,深得黄奕聪宠爱。她先后任金光集团的经理、行政总裁及副董事长,兼任“印尼国际银行”经理(后升任为副董事长),以及“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有限公司”的董事等职,实际上为黄奕聪及其金光集团的秘书长及总管。她主要负责考察聘用各企业的高中级专业职员、经理及工人等人事工作,并主管集团的财务及行政事务。其丈夫赖文辉是她的表兄,1946年生,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专才,深受黄奕聪器重,曾担任“英达基亚特造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和“印尼国际银行”副董事长等,为金光集团的经营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88年4月赖文辉不幸病逝,他逝世后,他在金光集团的职务才由黄志源、黄秀花及黄鹏年分别接替。
黄秀花:“我爸爸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很凶巴,而且教导我们也是很严格。不顾我们亲情的,每次做错一件事就要骂你几天几夜,我们是成长在很严格的教育中。”
在生日会现场,孩子们一同为妈妈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印尼可以说是天府之国,山里海里矿产黄金,物产是全东南亚最完全的,所以我们华人只要有脑筋的去做,每一个都成富翁。”
1948年的一天,印尼的一个小椰油商乘帆船到拉耶岛收购椰油,经过两天两夜艰苦的水上航程返回望加锡时,不幸被军队以低价收购,导致血本无归。这个小椰油商叫黄奕聪。回到家里,他把能卖的全卖了,仍不够还债。黄奕聪就劝妻子把较值钱的嫁妆拿去典当,他说:“现在拿你的,将来十倍还你。我不能对朋友失去信义,不然就会失去一切,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早在1991年,黄奕聪就将集团事务交给子女们,全身退居了二线。有人说,作为家族企业,第二代华商_也就是他们的子女会比第一代华商有更大的成就,因为他们本身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他们大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青出于蓝必胜于蓝。但是,如果没有第一代华人华侨头顶烈日、脚踏黄土的开天辟地,华人的身影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鲜明地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勤勉克己、奋斗不息的精神照耀着后来人的坦荡前程。
黄奕聪朋友彭云鹏:“黄老先生教育的,尤其也是今天生日的黄伯母,对子女教育是非常地严格,非常成功,他们子女每一个都是在各个领域内是知名的大企业集团的首脑。我认为他们对应付这些所有要发生的事情,公司的改创和发展都有他们的本事,都有他们的能力。”
1960年,一直从事椰干生意的黄奕聪移居首都雅加达,并于同年创办了金光公司。但当时金光公司还只是一家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最擅长的椰干和豆蔻贸易。1967年,印尼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印尼政府还颁布了“印尼华人的基本法令”,动员和利用华人资金积极参与印尼的社会经济建设。黄奕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发展企业的大好时机。于是在1968年,他与三林集团的林绍良共同投资2000万印尼盾,正式创建了“比摩利油厂”。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厂已成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企业,黄奕聪被称为“食用油大王”。
黄荣年:“很看得开,往前看。”
次子黄鸿年,印尼姓名Oei Hong Leong,在当地华侨学校受过中文教育,有材料称他60年代曾返中国大陆深造。70年代前后旅居新加坡,主要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经营各种工商企业。
真诚地付出大爱是消解贫富差距和种族矛盾的唯一途径。不仅如此,黄氏家族及其金光集团更是以无比坦荡的胸怀,与当地政府通力协作,全力推动着印尼的经济建设。1990年,黄奕聪积极响应当时的苏哈托总统所倡导的,华人企业集团要将其25%的股份转让给印尼合作社的号召,率先将其核心挂牌上市企业“印尼国际银行”、“吉伟化学造纸厂有限公司”和“翁姑尔?英达化学有限公司”的股票转让给了印尼合作社。黄奕聪的这一开先河之举,受到了当地朝野的广泛欢迎。而这种积极投入当地建设,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豪情壮举,可能也正是金光集团在印尼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风云、种族冲突中得以有惊无险地保全了下来的原因。
“有海水处即有华人”,可以说,华商几乎遍布地球每个角落。2007年9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宣布,全世界华商总资产超过6万亿美元!一代代华侨华人筚路褴褛、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仅以印尼为例,在印尼的华侨人数只占当地人口的3%,但他们对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却超过了50%。他们在历史的动荡与尘埃中,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开创着头顶的一片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