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攻克难关。
2016年,内蒙古赛科星研究院联合南京医科大学、内蒙古大学、四川天兆猪业共同组成研发、生产团队,开展种猪性控繁育研究。
据统计,我国的猪肉产量长期占全部肉类产量比重的 60%以上,近10年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如果种猪繁育能够根据产业需要控制出生后代的性别,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与一般猪仔不同的是,这7只雌性猪宝宝是国内首次成功使用性控精液常温条件下长途运输技术,基于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出生的。
让人颇感自豪的是,用于实验的性控精液、这批猪宝宝的“父亲”,来自于千里之外的性控技术创新高地内蒙古。
“7只都是雌性,猪宝宝们健康状况良好!” 9月21日中午12点 48分,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大动物实验基地内传来一片欢呼声。
李喜和告诉记者,目前家畜人工授精的精液是通过冷冻后运输的。由于冻精在携带过程中温度和时间不好掌握,很难保证精子在一个适当的环境内生存,影响冻精活力,降低配种效果,这就给偏远和缺少或根本没有冻精保存设备的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性控冷冻精液用在与奶牛相比价值较低的猪身上,高成本效应弊端凸显,严重影响着种猪繁育的产业化。
“下一步,我们将把猪的性控技术创新作为拓展研发的新领域,这对于加速猪育种进程,加快家畜品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意义。”李喜和说。(记者白莲)
2小时之后,试验成功,分离后的性控精液被装在一个常温密闭的保温箱里,立刻从呼和浩特市赛科星研究院出发,经过30个小时“长途跋涉”,运往1500公里以外的江苏农博园。
目前,家畜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已经在奶牛、肉牛、鹿等品种成功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推动了良种化进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猪作为人类养殖规模最大和肉食品供给需求最大的家畜品种,却一直没有在大规模产业育种环节应用性别控制技术。
“性控技术的原理是利用X、Y精子中DNA含量的差异,借助特异性染色剂染色,然后根据发出的荧光强度,通过计算机预测精子类别,给液滴附加电荷,根据静电原理,BT页游sf,将X、Y精子分离开来。”内蒙古赛科星研究院生产负责人丁瑞告诉记者,目前我区对于牛羊等生物物种的性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每个物种都有着独特的DNA信息,因此,性控方法完全不同。
性控技术,是利用精子分离技术对动物进行人工授精,使动物繁育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性别繁殖后代的技术。目前,我区以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人工授精、克隆、性别控制等技术水平在国内遥遥领先。
近日,7只基于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的雌性小猪宝宝出生了,这是国内首个将性控精液常温远距离运输技术应用于性控猪育种的成功实例。这套综合技术开辟了加快良种种猪繁育的途径,也标志着我国性控猪育种进入产业化成为可能。
5月30日下午4点,南京医科大学李荣凤教授及其助手第一时间对同期发情的实验母猪进行手术输精。 114天后,7只雌性猪仔成功诞生,性别控制准确率达到了100%。
这是国内首个将性控精液常温远距离运输技术,应用于性控猪育种的成功实例,这套综合技术开辟了加快良种种猪繁育的途径,也标志着我国性控猪育种进入产业化成为可能。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让内蒙古赛科星研究院不断取得自主创新突破,目前公司在种业领域拥有30余项自主研发技术,其中有17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自治区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输送科技“智”造力。
经过2 年科研攻关,研发团队不仅在猪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分离后的种猪精子活力达到60%—70%,还创新开发出猪精子常温下远距离运输技术,一举攻克了性控精液在常温下跨时间、跨空间运输难的技术难关。
时间回拨到5 月29日早上8 点。在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性控精子分离实验室内,该院首席科学家李喜和博士带领团队正在一丝不苟地对刚采集到的约克夏猪精液进行X、Y精子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