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厦门“老字号”传奇之二:黄则和:谨慎不保守 “跟”住市场抓大钱(图)


  早在1985年,黄则和店内就开始有了现烤面包,这在当时的厦门还算是比较新鲜的事物,除了一些国营酒店,黄则和是最早的一批。




  于是,黄荣华想到要找人代销产品,在海峡导报上登了广告,但询问的多,真正敢尝试的却没有。黄荣华只好自己在金鸡亭租了一个小店面,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客人络绎不绝,紧接着他又在东浦路开了一家,效果依然很不错。
  台海网(微博)9月22日讯 从花生汤等甜品起家,现在已经发展到闽南特色小吃餐饮、中西式糕点连锁店、早餐工程等三大市场板块,作为首批入选“中华老字号”的黄则和,在传承与开创中走得相当出彩。



  对于对方的开价,黄荣华大度地表态说,多少钱没事,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老厂长要到黄则和的工厂工作3年。正是这位老厂长的到来,黄则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馅饼制作技艺,并很快推出了自己的馅饼产品。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黄荣华聘请了相对年轻和时尚的团队,同时导入新的生产机制以及新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思路,设定了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统一管理,黄则和的形象焕然一新。

  他告诉记者,以前甜品受欢迎是因为吃了不容易饿,但现代人反而不太敢吃甜,所以,他就开拓了面线糊、沙茶面等闽南特色小吃;肉粽、月饼、年糕这些节日性畅销产品,是占领市场的大好机会;馅饼是厦门的特产,作为厦门的老字号,黄则和自然也要跟上。

  近几年,知名品牌陆续进军厦门烘焙业,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和品牌形象对黄则和加盟店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大胆引进人才布局拳头产品
  最近,黄荣华又准备对中山路的人气老店进行大改造,不仅是店面要翻新,管理、服务也要进行较为彻底的改善,融入更多的现代感。
  2001年,随着产品不断丰富,黄则和决定将租来的厂房从4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生产能力大增,产量上去了,只靠中山路一家店销售显然已经不够。

厦门“老字号”传奇之二:黄则和:谨慎不保守


  “市场上什么受欢迎,我都去学着做。”黄荣华坦承,自己虽然行事谨慎,但理念上并不保守,一直在跟着市场的潮流。
  改头换面统一店招
  1995年,鼓浪屿食品厂的老厂长林朱达退休后,与儿子一起,开设了一家馅饼厂,不过市场销路一直没有起色,于是决定将其出售,而早想进军馅饼生产的黄荣华正有接手之意。
  在产品上紧跟潮流的同时,黄荣华在用人上也相当开明,大胆引入各类人才帮自己开拓市场。

  在外人琢磨着黄则和何以能成功地不断演变时,无限元宝网页游戏私服,黄荣华对此却显得有些轻描淡写,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市场要什么就做什么
  最近一个例子是金丝肉松饼,这是黄荣华在晋江同行中发现的一款产品,在市场上卖得相当火,回来就让照着生产,果然为店里增加了一道人气产品。

  “刚开始根本没什么管理的概念。”黄荣华坦言,当时,黄则和的各个分店与其说是加盟店,不如说是代销店,黄则和只管供货,加盟商如何装修店面、如何卖,几乎都是各自为政。

  很多老字号的经营模式无法脱离出家族式管理的局限,但在黄则和,引进人才一直伴随着事业的进程。

  有了示范效应,很多人开始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成为黄则和的合作者。不仅厦门,泉州、莆田一带也有人慕名前来,很快,黄则和的品牌效应释放出来了,各种门店扩张到了100多家。

  馅饼如今已经是黄则和的主力产品之一,而当初黄则和与馅饼结缘还属机缘巧合。
  当然,黄荣华在引入外力时,也不是一味地沿袭,而是有所改进。比如,老厂长的馅饼工艺,麦芽糖比例是5%-6%,这种配比使得馅饼看起来透着红,好看,但两三天后,表皮就会变硬。他将比例下调到1%,色调上差了一些,但保持柔软度,口感更好。而这也是他从另一处师傅那得来的经验。
  “我们不算创新,只是一直在跟上别人。”作为黄则和的传承人和掌舵者,黄荣华笑言,他是一个谨慎的人,步子如果迈得太大,也是很容易跌倒的。

  “单靠自己会遇到瓶颈,不引进人才,可能就走下坡路了。”黄荣华坦言,做企业,人才是第一要素。
  黄则和的连锁加盟事业虽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但松散的管理和随意的风格,使得黄则和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显得有些老土和暗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