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行政体制改革是有效政

   近些年大部制改革也是想将功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精简,有时候部门多不一定好,相反,出了问题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而且部门越多干预越多,所以说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是制的改革。

   比如,市场进行第一次分配时不能照顾公平,所以政府要通过税收、累进税制,将富人的钱通过收税分配给穷人,只不过我们做得比较差,税收主要针对工薪阶层,这就是政府职能不到位的地方。这就是政府进行第二次分配,应该是把大部分不公平的地方进行了弥补,但还有不足和遗漏,所以第二次分配后还需要第三部门拾遗补缺。

   胡伟:相互之间的需要,例如国际上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两者是合作、伙伴、自愿的关系,政府不能强加意志于社会。但按照中国的现实,这样的情况现阶段很难做到,中国目前能够做的主要是在多主体方面有所进展,多主体并不一定意味着多中心,更不意味着没有统治,没有自上而下。我们的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应当是强制性与自愿性、统治与合作以及伙伴的关系的复合体。

   比如说,通过第二次分配,将大部分穷人照顾到了,但个别人的困难通过社会慈善来解决,但不能让社会慈善把所有二次分配的任务都解决掉,中国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比如说希望工程,义务教育本来就是政府的事情,社会慈善没有能力去解决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这就是错位。

   一是效果,投入之后不仅有产出,而且还要产生相应的结果,这才是关键。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把很多的精力放在输入、输出上,但最后并没有结果,甚至结果是负面的。比如说GDP,其实并不是结果,而是输出,最后要看人民生活是否改善、收入差距是否缩小,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这才是结果。有时候GDP增长了,但人心丧失了,这就是没有效果。政府忙忙碌碌,但老百姓并不满意,症结就在于此。

   《21世纪》:三中全会也强调了行政体制改革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治理水平是什么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他强调有效的政府治理关键要满足效果、效率、效益、效能四大要素,而行政体制改革是有效政府治理的前提。

   本报记者 姚建莉 上海报道

   胡伟:其实这么多年的改革还是不到位的,尤其是缺少符合市场经济的大转变。

   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什么都做,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大战略是对的。在中国语境中,本来就有治理这个说法,其含义是统治和管理的意思,或者说是应对、解决问题。如治理腐败、综治办等。我们讲的有效的政府治理,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这是中国特殊的地方。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核心,政府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作用,比如上面说的公平,比如说社会治安、法治靠市场就不行。

   《21世纪》:国务院部署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时一直强调“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机构职能转变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何种关系?

   《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比如很多地方,犯罪率越高,投入越高,投入不断提高但犯罪率依旧没有下降,这种投入就是无效的。公安部门向上汇报时都是提配备了多少警力,投入了多少资金,加强了多少巡逻,增加了多少派出所、治安亭,但不讲人民安全感到底有没有提高,这就是效果,所以我们讲科学的政绩观没有讲到点子上。

   当然也不能说一点没变,计划经济时期中央部委有100多个部门,光机械工业部就有8个,后来因为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这些部门就慢慢缩减。看上去精简机构的成效还是不小的,但这些变化更多是形式上的,其实质内容没有太大的改变,缺少现代政府的要素。

   从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简政放权,到上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30多年的实践,行政体制和结构没有发生大的转变。

   胡伟:传统的统治、管理概念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治理,按照国际上的定义,首先是多主体、多中心,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市场、社会、公民,才能构成治理结构,其次是去中心化、去国家化、非金字塔型的网络结构,再者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关系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上和下的互动。

   《21世纪》:那有效的要素是什么?

   如果这四个“效”中一两个都没有达成,都很难称其为有效。

   《21世纪》:如何实现“有效”这一目标?

   所谓有效,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

   《21世纪》:所谓有效的政府治理,各方理解不一,你认为是指什么?

   有效的政府治理

   所以国际社会虽然更多是一种治理,但不是有效的治理,联合国[微博]企图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来使治理显得有效,但实际上并不很有效,比如说战争不能避免、贫富分化严重、非洲大量人口饿死、环境问题突出。所以治理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

   《21世纪》:都讲改革的关键是理顺政治、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现代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的要求是怎样的?如何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做到多中心的网络治理结构,只不过他们朝这个方向走得更远一些。其实要通过治理达成有序是不容易的,为什么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为没有中心没有强制;或者如果有强制就是霸权,这又不符合治理的理念。

   《21世纪》:经过3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我们在精简机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官员数量依旧持续增长,精简机构是否有实效?

   行政体制改革是前提

   二是效率,一周能做成的事情一年才完成,有效果但没有效率。所谓效率是指,想要达到特定的效果所以付出的代价,包括金钱、时间,通常可以量化到货币的形式。

   胡伟:首先,根据国际上公认的理论,是政府、公司企业、NGO/NPO三大部门,除了政府,为什么需要第二、第三部门呢,因为三大部门都有有效的地方和失灵的地方,他们之间的功能都是互补的。政府发挥作用是在市场失灵的地方,理论上市场能做的事政府都不要做,反过来说,政府做不了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做,政府、市场都失灵的地方交给第三部门去做。

   三是效益,有些东西没法用金钱、时间来量化,比如说GDP增长了,BT页游私服,但环境污染了,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所以政府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公平、民主、正义等社会效益。

   《21世纪》:要维持这样的互动,政府和社会之间依托的是什么?

   胡伟:有效的要素,最基本的是形成秩序。其实一元结构是最容易形成秩序,但是其参与、活力不够;网状结构促进参与,富有活力,但不容易整合和有序。

   胡伟:有效的政府治理首先要有好的体制来保证,就必然要求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是结构改革的结果。为什么政府职能转变不了,简政放权做不下去?其实是我们的机构太多,像美国的政府部门也就十几个,我们精简到现在还有近三十个。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