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走自主研发之路:中国食葵打败“洋”种子

初夏时节,五原县天吉泰镇兴丰村葵农李子元又买来SH363等国产种子,计划种植50多亩食葵。“我用的葵花品种由本土企业研发,产量高,商品性好,每亩地能产500斤、净收入1000多元。”他说。

自主研发之路中国食葵打败“洋”种子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9日电 题:走自主研发之路:中国食葵打败“洋”种子

走自主研发之路:中国食葵打败“洋”种子  

同时,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也育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龙葵杂1号”“JK103”“科阳1号”等优良食葵杂交新品种,种植效益好。

走自主研发之路:中国食葵打败“洋”种子

李子元种植葵花已有20多年,开始时种植的品种大都是自留的传统国葵种子,产量等方面不具优势。当时美国的食葵杂交种产量高、效益显著,被大量引入国内,“洋”种子逐步占领国内食葵种子市场。

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九焕(左)和科研人员在现代智能温室开展抗病害观察(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地处河套平原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是我国食葵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和全国向日葵产业基地,每年食葵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占全国食葵种植总面积的1/7。

全力推进科技攻关

为了把种子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近年来,网页游戏私服推荐,我国相关龙头企业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创新、重视品种选育、推广国产品牌,坚持走品种科技化、科研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发展之路,研发出一系列优良国产品种,取得可喜成果。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于嘉

品种选育是种子研发的重要途径。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冯九焕介绍,为加快品种选育,他们一年四季进行不间断的品种试验,主要涉及快繁加代、抗病害研究等工作。“好的品种要兼顾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只有经过大面积种植才能优中选优。”冯九焕说。

强研发 重选育 推品牌

科技研发是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张永平说,公司目前建有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累计投入科研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向日葵科研中心和向日葵种质资源库,设立分子实验室、研发育种基地和育种测试基地,聘请国内外向日葵育种专家组建研发团队,攻关抗病害等科技网页游戏私服推荐。

记者在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开展种子基因研究,技术人员正在现代智能温室开展抗病害观察,试验结果依次记录在科研数据平台中。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食葵杂交种播种面积飞速发展,从最初的300万亩迅速扩大到700万亩。“美葵”一步步获得“霸主”地位,我国常规种一度几乎退市。

种子“崛起”:中国之葵不再“向洋”


葵花种子国产化的背后是育种人的默默付出和科技攻关。作为国产知名品种SH363的第一选育人,张永平表示,他们的成功在于加强研发、重视选育、推广品牌。

食葵就是其中之一。

 

品牌推广是种子国产化的必要手段。张永平说,与纯粹的学术研究不同,他们围绕市场搞研发、利用科技搞生产,推广市场品牌。他们的合作种植基地面积超过6万亩,公司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提高了推广效率。

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葵花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永平介绍,从2009年起,他们先后投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已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推广价值的突破性品种SH363。与“洋”种子相比,SH363的抗病性、商品性更好,每斤可多卖一元钱,平均每亩可增收500元至800元。

 

张永平说,近几年,我国食葵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国外食葵杂交种已退出垄断地位。

冯九焕说,菌核病是葵花的“癌症”,水锈问题也严重影响食葵籽粒商品性。我国一些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都在努力攻克,已在相关研究方面进展显著,一些新品种种植效果良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