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荔波玉屏街道:“五個三”凸顯產業“五個新”

三抓工作機制 促基層服務新

產業點變景點。以發展產業為契機,重點打造樟江果園觀光產業帶、玄武山民宿產業經濟帶和城郊蔬菜種植帶“三足鼎立”產業帶。推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農旅新型業態快速發展,建成龍寶山萬畝桃園休閑山庄,拉岜蜜柚果園觀光帶、福利500畝精品水果農業體檢游產業壩區7個“農旅”結合的產業園,帶動發展旅游農家接待100多戶和旅游從業人員1500多人,年度旅游綜合收入超過5億元。農民房變客房。統籌多部門政策資源和項目資金,把拉魚、福利、白岩、水葩、水龍、拉岜、水利等有條件的村寨按照環境優美、功能齊全、宜居宜游、增收致富的鄉村旅游景區標准來打造,建成五個重點鄉村旅游基地。鼓勵農民將自家住房改裝成民宿和客棧,先后打造恩銘故裡·水鄉頤和、水葩古寨等鄉村旅游民俗體驗品牌,通過創辦農家樂、接待游客等方式分享旅游發展紅利。農產品變商品。積極對接市場需求,依托全縣旅游業優勢,發揮玉屏街道區位及特色農產品優勢。深度挖掘本土特色農產品,精准化做好農產品的產、宣、銷,鼓勵引導農民將農特產品商品化,目前已形成樟江蜜柚、鄧式風豬等各類適宜作為“伴手禮”的名特優產品。採取“電商+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依托縣服務中心,建立街道服務站、村服務店、組服務點三級電子商務及配送綜合服務網絡,通過阿裡巴巴、淘寶網、郵政網絡等電子商務平台,構建“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形式,電子商務平台已促成拉岜村蜜柚、水浦村椪柑、水豐村綠色蔬菜、水堯村肉兔、水利村土雞等農產品“黔貨出山”銷售達2000余萬元。

三金保農增收 促利益聯結新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

三實打牢基礎 促產業選擇新

近年來,荔波縣玉屏街道下足繡花功夫,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八要素”得到進一步落實,產業選擇更加精准,組織方式更加有效,配套服務更加完善,產銷銜接更加順暢,基層黨建更加夯實,著力抓好“五個三”促產業發展“五個新”。

三沉激發活力 促群眾思想新

抓組織領導機制。建立黨政“雙責”責任制,街道黨工委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靠前指揮,包村領導和駐村工作隊協調配合具體抓,組織百香果、青梅種植工作組、服務隊深入生產一線,做到每個產業區域都有人負責,全力以赴抓好“產業革命”硬仗工作。目前,完成桑園增種3404畝,百香果種植940畝,鐵皮石斛2100畝,青梅種植1400畝,茭白500畝,打實“春季攻勢”產業種植篇。抓考核獎懲機制。結合實際細化《荔波縣脫貧攻堅干部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下發《玉屏戰區脫貧攻堅督查督辦工作方案》,完善《玉屏街道干部職工管理考核辦法(試行)》,清單式羅列督查內容。推進扶貧領域“三問”(問責、問廉、問效),補齊產業短板,真抓實改,為產業發展推動提供堅實有力的獎懲機制。抓通聯協作機制。通過結好產業幫扶對子,採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方式,建立強帶弱、強弱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先進企業、合作社、先進村帶動貧困村幫扶格局,切實幫助貧困村提升能力、理清思路、發展產業、改進作風,抱團脫貧致富。目前,共建立結對產業幫扶網格21個,落實幫扶資金710萬元,其中獲批3個東西部協作項目資金630萬,覆蓋7個村產業路,總受益農戶1541戶7179人(貧困戶338戶1560人)。(覃子絢)

三變放大效益 促產業鏈條新

土地流轉得“租金”。按人均0.3畝標准劃分群眾“口糧田”后,剩余土地統一轉租或入股企業連片發展百香果、青梅、鐵皮石斛等產業,群眾通過“三變”方式實現增收。明確每獲2萬元扶持資金須帶動1戶貧困戶作為經營主體申報補助資金的前提條件。目前,共流轉群眾土地3944余畝,群眾租地年均增收500元/畝,目前發放土地流轉金197.2萬元。勞動投入得“薪金”。推行農業連片化發展,政府建園區、園區辦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組合作社、合作社聯市場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民就近就業、技術就業、正常就業,向新型農民發展,實現產業園區“上班”務工模式,工人均月收入2200元,增加穩定收入,促脫貧致富,截止目前,群眾務工收入達1426.5萬元。入股分紅得“股金”。建立“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把公司、村級組織和農戶打造成利益共同體,讓老百姓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參股”變成“控股”,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受益,實現利益聯結“共贏”。截止目前,水撈村已率先發放鐵皮石斛項目“惠農易貸”分紅12萬元,覆蓋貧困戶60戶,戶均分紅資金2000元。

培訓下沉。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的開展,因人施培、因產施培、因崗施培,狠抓農民培訓,推動“三變”改革。累計完成農民培訓1342人、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921人。技術下沉。在“請進來”“走出去”技術服務基礎上,变态网页游戏私服,建立街道、村、組三級產業技術服務工作網絡,整合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專家”等力量,培養成農技服務員,使產業技術服務在全街道網格化全覆蓋。目前,全街道農技人員進村提供技術服務達300次,覆蓋貧困戶2060人次,引進新品種30余個、新技術10余個,打通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服務的“最后一公裡”。責任下沉。建立產業專班推進機制,以“村有扶貧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人有脫貧技能”為目標,實行產業責任制,以村為單位進行產業倒排工期推進。“一天一調度,一周一通報”產業網格推進機制,促動脫貧攻堅隊、村支兩委整合資源將產業做實、做細、做好,補足各環節產業鏈,實現產業覆蓋脫貧一批目標。

問需市場,產業規劃實。立足全域旅游市場優勢,以“一村一品”為抓手,規劃產業布局,採取林上林下結合、山上山下結合、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的方式,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因地制宜發展“1+5+N”扶貧產業。目前,強力推進桑蠶、百香果、鐵皮石斛、青梅等優勢產業8164畝。大力發展油茶、刺梨等長線產業1.23萬畝。發展小龍蝦、青蛙等短平快養殖業300畝。持續擴大特色經果林產業3.92萬畝,建成福利壩、水堯壩、水撈壩、水功壩4個500畝以上產業壩區。受益貧困戶1810戶7119人,成功將貧困發生率降至2.2%。因產施策,政策扶持實。推動“美景迎商、項目銀商、真誠迎商、政策迎商”招商模式作用。深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建立“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聯建產業鏈,建起產業、激活產業、壯大產業。目前,引進產業項目龍頭企業13家,成立合作社96家,發展桑蠶、百香果等產業。引進金沙農業科技公司龍頭企業帶動補齊產業鏈,投資600萬元實施鐵皮石斛種苗擴繁基地項目佔地200畝,建塑料保溫大棚60000平方米,每年可供優質生長期1年以上壯苗1000萬叢,建立綜合體馬鞍山產業園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540畝。全面統籌,資金投入實。堅持把“內強”和“外引”結合起來,內部積極整合項目資金、用好扶貧資金、用活集體資金、撬動金融資金,向外擴大招商引資金、引項目。建立產業項目10個,涉及資金731.44萬元。共849戶貧困戶辦理“特惠貸”3898萬元,用於發展桑蠶、經果林、養殖等產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