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毕西耶尔,《今晚春天来了》,布面油画,1961年
20世纪上半叶,巴黎作为先锋艺术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者。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这些艺术创新皆诞生于此。二战之后,巴黎恢复了活力,在强调个体意志表达和思想自由发展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下,法国艺术界试图在坚持自身传统的同时构筑一条崭新的艺术发展道路。艺术的境况在具象抽象之间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家们采取了多种创新策略,一个趋势:强调动作、色彩、内心冲动的表达。
展览现场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9月9日报道:9月6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迎来“双展”,欧洲绘画展“不可见的美”与马塞尔·杜尚奖艺术家主题展“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同时拉开帷幕,无限元宝网页游戏私服,为上海市民展现了欧洲艺术家们在不同境遇下对当下时代精神状态的探索。
乌拉·冯·勃兰登堡,《二乘七之二》,2018
与此同时,此次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也尝试在全新的场馆用不同的视角呈现12位获马塞尔杜尚奖及提名的艺术家,包括尼尔·贝鲁法、米歇尔·布拉吉、穆罕默德·布鲁伊萨、乌拉·冯·勃兰登堡等人的作品。
拉蒂法·艾霞克茜的《叠相渐变》是件特别的作品,它是在美术馆现场和公众合作完成的。《叠相渐变》勾勒出了一道独特的空间,两堵斑驳的墙壁上,蓝天白云图案的湿壁画和裸露出的水泥墙壁,以及墙角碎落一地的壁画碎片,给人一种乌托邦式的遐想。有趣的是,这些画好再敲掉的工作,是由艺术家远程“遥控”完成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部工作人员、马塞尔·杜尚奖艺术家主题展项目负责人李旭蕾介绍,在艺术家的方案下,绘制和敲碎壁画的实际工作由艺术家助手带领志愿者和美术馆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使得作品也变成了和场馆及观众间的互动。“艺术家很乐意更多人来参与她的作品,我们会把每个步骤拍小视频给她看。”
米歇尔·布拉吉,《鞋子——奔跑的上海》,2019年
展览“不可见的美”与“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持续展出至10月20日。
看欧洲绘画展探索“不可见的美”
2000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创立的马塞尔杜尚奖本着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为暂时处于低谷期的法国当代艺术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马塞尔·杜尚奖艺术家主题展“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以一系列多媒介形式的作品向观众敞开一个发现和探索光怪陆离世界的窗口。
比如汉斯·哈同的艺术创作围绕着一些简单的事实。在传记《自画像》(Autoportrait)的开篇,他形容了六岁时第一次看到闪电时的惊栗。这种自然发出的讯号劈开一片遐想的空间,并通过哈同的画笔,在画布上留下敏锐而凛冽的线条。他以类似竹子似的线条创造出神奇效果,就好像它们随时会移动一样。看似随机发挥的作品,实际上是哈同在创作前有着很长的构思时间,而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则早已在草图中被规定好了出现的次数或起落的走向。因此,评论家认为哈同的创作体现了美学和数学的集合。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皮埃尔·苏拉热( Pierre Soulages)、汉斯·哈通(Hans Hartung)、阿帕德·塞奈什(Arpad Szenes)、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等人的作品传递的创作理念。
拉蒂法·艾霞克茜,《叠相渐变》,2016年
“不可见的美”、“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两个展览其实有着共同的指向——对于未知的探索与实践。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透露,美术馆试图通过双展在空间内发生的碰撞,激发公众对于不同时代社会现实与艺术关系的思考,探寻艺术语言是如何在承接传统的同时突破传统,是如何在相继发生的变革中走向当代,从而勾勒出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
以“路”为主题发现光怪陆离的世界
汉斯·哈同,《1961-72,1961》,布面油画,1962年
“不可见的美”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法国鲁昂美术馆联袂推出,汇聚了19位艺术家的44组件作品。展览沿着20世纪40年代抒情抽象主义到90年代几何抽象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脉络,来思考个体创作与时代背景的关联,展示了二战之后欧洲艺术家们的自我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