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热门BT页游 >

“產業幫扶樣板”推進鬆潘跨越發展

  “鄉上自然資源匱乏,僅靠種植業讓大家看不到脫貧的希望,又沒有好的產業發展,久而久之,大家也失去了信心。”十裡回族鄉黨委書記許佳雲告訴記者。這一點,大邑縣援藏工作隊派駐到十裡鄉火燒屯村的駐村干部嚴建文深有體會,剛來的時候,村民們明顯有抵觸情緒,認為駐村扶貧不過是來走過場。

  9月19日,鬆潘縣高原紅牦牛肉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工人們正在對剛剛鹵制完的大塊牦牛肉進行切割,接下來還有碼料、風干、包裝等多道工序。和普通加工廠不一樣的是,整個生產工序流程,都可以從參觀通道,隔著玻璃完整地看到。“以后,這會是游客參觀的一條線,透明的生產流程,既有趣,也讓游客放心。”大邑援藏工作隊隊員、鬆潘縣綠色生態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波介紹說,在園區廠房,建設中的冷鏈、凍干生產線正在陸續完成設備安裝。未來,鬆潘綠色生態產業園區將集生鮮加工、冷鏈儲存運輸、中藥材加工處理等功能為一體,大大彌補了傳統農業生產“看天吃飯”的短板。

  不僅如此,“一園五區”的產業布局,絕不是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的簡單組合,產業聯動、創意創新,無論是生態蔬菜園,還是中藥材種植基地,都與農業生產、文化旅游緊密聯系,每一個生產基地,就是一個旅游景點。

  當四川首個國家級農業綜合標准示范縣大邑,遇上傳統農牧業大縣鬆潘,二者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挖掘鬆潘縣特色產業優勢,推動農旅業融合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重要的是,推動鬆潘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大步邁進。“扶貧工作從單純的‘輸血’變成自身‘造血’功能,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大邑縣援藏工作隊領隊,鬆潘縣縣委常委、副縣長何曉介紹說。

  人物——

  鎮江關灌溉水管老化,鎮坪鄉新民村、金瓶村飲水設施老化,紅土鄉學校因山洪導致主管斷裂不能通水,燕雲鄉卡龍村蓄水池老化等問題,鬆潘縣20多個鄉鎮村都有張愛平的足跡。“有人的地方我都要走到。”9月19日,張愛平又一次來到青雲鎮石河橋村,查看海拔2800米處的蓄水池,水位情況怎麼樣,水質是否清澈達標,家家戶戶的水龍頭裡是否能夠順利出水。這樣的檢查,每個月,張愛平至少要走七八個點位,大部分都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

  “有人的地方我都要走到”

  “以前就是吃河溝裡的水嘛。”青雲鎮石河橋村村支部書記徐家福告訴記者,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是大水缸,肩挑、背扛、馬馱,渾濁的河水澄清后飲用。鬆潘縣多數村級飲水設施取水口屬無人區,引水渠、過濾池、沉澱池、蓄水池等設施存在年久失修、漏水情況,在冬季極易出現冰凍,造成生活用水不足。

  記者手記——

  隻有改變單純給錢給物做項目的思路,把激發鬆潘內生發展動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作為對口幫扶落腳點,才能夯實穩定脫貧根基。3年來,大邑縣援藏工作隊隊員無比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

  有了盼頭

  “一園五區”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產業幫扶樣板”推進鬆潘跨越發展

  2018年8月,超变态网页游戏大全,作為大邑縣第二批援藏隊隊員,原是大邑縣水務局工程師的張愛平,挂職鬆潘縣水務中心副主任。同時,張愛平也是同期隊員中年齡第二的“老大哥”,年過半百的他,主動請纓援藏。

  張愛平(左)和村民正在檢查蓄水池

  在採訪中,聽得最多的與產業發展、民生工程、鄉村振興都有關的詞匯,是“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每一批援藏工作隊在高原的工作時間都不超過兩年,藏區生產發展、醫療技術、教育水平的進步,需要長久和穩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抓干部培養、抓制度建設,“結對子”“傳幫帶”“師帶徒”,三年來,大邑援藏工作隊為鬆潘培養了300多名業務骨干,把大邑的經驗留下,為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留人才。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於遵素 胡科 攝影 陶軻

原標題:“產業幫扶樣板” 推進鬆潘跨越發展

  傳統農業如何轉型?大邑縣圍繞構建產業生態圈,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制定實施鬆潘創意農業產業發展“1+5”布局方案,以鬆潘縣綠色生態產業園為統領,布局5個產業功能區,包括鎮坪紅椒主題公園、南山貝母農業花園、水晶高原生態蔬菜園、紅土藏香豬牧園和聖地花海,重點做強鬆潘花椒、鬆潘貝母、鬆潘萵筍、鬆潘藏香豬和薰衣草觀光5大農業品牌。

  現在,52歲的張愛平右腳,還留有鋼板和手術時的疤。2018年12月,張愛平意外踩到了薄冰,右腳骨折。傷筋動骨100天,醫生讓他至少休息3個月,但牽挂著鬆潘縣的水務工作,隻在大邑待了20多天,拄著拐杖的張愛平又回來了。

  著力創新脫貧攻堅和對口幫扶模式,堅持以標准化理念、專業化手段和園區化思路抓產業幫扶,瞄准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致力於打造產業幫扶樣板,深入推進鬆潘產業跨越發展。

  牦牛肉加工,整個生產工序流程都可以參觀

  十裡回族鄉打造特色風情小鎮

  2018年12月11日,加班的張愛平踩到薄冰摔成右腳骨折,當即被送回大邑醫院手術。術后,張愛平不顧醫生的勸阻,隻休息了20多天,就又回到了鬆潘。回來后得知,毛爾蓋克藏村有一處水源地海拔3890米的取水口出現斷水,用水戶隻能下山背水生活。張愛平帶著小腿上還未取出的鋼板,往返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實地查明水源地的建筑物情況,制定了改造方案,克藏村的村民又重新喝上了方便的自來水。“拄拐杖走得動,走不動的地方,他們扶我一把嘛。”樂觀的張愛平這樣說。

  實際上,以火燒屯村為例,白牆青磚的院落保留著回族的建筑風格,有著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具有良好的旅游資源基礎。大邑縣對口幫扶鬆潘后,以打造十裡鄉回族風情特色旅游小鎮為契機,按照讓民宿游“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的旅游產業發展思路,採取基礎先行、民宿先試、文化同步的舉措,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34萬元,進行旅游集體經濟扶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旅游業,老百姓一下子就覺得生活有盼頭了,共有201戶村民入股旅游集體經濟建設,每戶入股2萬元。”許佳雲說。

  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緊鄰新的213國道,前往川主寺方向,一個寬敞、大氣的服務區讓人眼前一亮,“服務區規劃了大小車位200多個,其中大巴車的車位78個,主要針對團體游。”許佳雲說,服務區正在招商中,配套的餐飲、農產品銷售攤點也即將投入使用。“九寨溝景區重新開放了,高速公路也要通了,游客回來了,就讓村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手術后他拄著拐杖回鬆潘:

“產業幫扶樣板”推進鬆潘跨越發展

  從鬆潘縣城驅車,不到20分鐘路程,就到了十裡鄉。這是一個回族鄉,緊鄰鬆潘縣城,國道213穿鄉而過,雖位於九環線黃金地帶,卻屬於典型“燈下黑”,一共6個村就有3個是貧困村,十裡鄉也是大邑縣的重點扶貧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