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到2018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到2.9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国家,随之春运也正悄然的发生变化,人们对春运的印象也已经从“跪求一张火车票回家”变成“能不能让旅途更舒适”。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得益于铁路部门的精准发力,努力提升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释放运力,得益于国家的经济腾飞,悄然改变着人们出行习惯,更得益于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体现一座城市包容度的重要标征。
“反向春运”见证春运变化,也见证着社会发展进步。城市更加包容,福利待遇更加完善,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劳动者,在大城市里落户、安家,他们已有实力、有条件让父母来大城市团聚、旅游,分享自己的奋斗成果。相信随着国家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陆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区域经济越来越均衡,人民越来越富足,广大劳动者在家乡建设中会有更多梦想和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亲人,再不是只能选择在春节假期团聚,春运几十亿人的大迁徙也必将成为过去。(魏晓飞 罗锐泽 吴科舸)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近年来,春运期间的“抢票大战”使得“反向春运”和“反向团圆”成了一种新方式。“反向春运”指在外上班的年轻人不再绞尽脑汁抢票,带着大包小包回乡过年。而是早早买好了票,将家人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抽空返乡。(江西日报 1月17日)
(责编: 于超)
提起春运,我们脑中的概念都是“过年回老家,年后回单位”,这也造成了去时人山人海,返程空空荡荡的窘境,为此运输部门在承受超负荷的运载压力同时也要接受回程空跑的现实,出行旅客除了能挤上车再无其他好的体验。而“反向春运”除了车票上的价格优势,更大的诱惑是一段舒适的出行体验。春运就是为了团圆,把老人和孩子接到大城市里过年,丝毫不减家的味道,还能领着老人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感受奋斗带来的幸福感觉,岂不乐哉。
当然,不管是“春运”还是“反向春运”,除了带给我们思考外,更多的是如何举全社会之力让广大群众过好一个幸福年。笔者认为,除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形成更完备覆盖更广的交通网络,让回家的道路越来越宽,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之外,超级变态网页私服,更多的是想想如何让流动更加合理,让诸如“反向春运”这样的出行新习惯更有黏性更有吸引力,不妨精心准备更多文化大餐,发放各类旅游“礼包”,提升群众的体验。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唯有这些条件“铺设好”,才能真正释放“反向春运”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