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17“雷电”项目,是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超7”计划演变而来。早期总是议而不决,雷声大雨点小。直至1999年巴基斯坦因核试验而遭受美国制裁,美制武器进口渠道基本被切断了,JF-17“雷电”项目才真正驶上了研发的快车道。由于巴基斯坦国力贫弱,项目研发资金的大头,最终还得由伊斯兰世界的“大户”买单。
KJL-7雷达的天线
JF-17座舱仪表详细说明
作为“穷人”的项目,JF-17“雷电”项目极为追求效费比,因此各方面都显得“扣扣索索”。只是在研发生产过程中,面对形势变化而不得不在航电等相对“短、平、快“,而对性能提升又有明显助益的子系统上加以适当的改进,而且这种改进因为受到“严格控制成本”这条“红线”的制约,每回的幅度都不算大。
第50架JF-17Block 1交付仪式
相形之下,即便是印度引进的“阵风”F3配备了RBE-2A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阵风”将头锥设计得过小,其雷达口径很可能只有450毫米。RBE-2AA的前身RBE2雷达是世界上T/R组件最少的相控阵雷达(仅836个),在不增大机头锥的情况下,RBE-2AA再怎么改进,T/R组件又能增加多少?众所周知,雷达口径口径越大,T/R组件就越多,接收机就越灵敏,散热条件越好,发射机功率越大,后端机的空间也能更足。诚然,先进技术可以提高一些雷达的接收能力,后端机可以增加新的功能,但是这改变不了物理定律。因此在机载雷达方面,JF-17 Block 3可能并不落下风。不过,“阵风”机鼻上安装了前扇区光电(FSO)套件,包含了用于单目标识别的高倍率电视传感器,以及用于多目标探测的球型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这可能会部分弥补“阵风”F3在雷达口径方面的劣势。
JF-17成军庆典
以Block 3标准制造的JF-17双座型,具有全新的后掠垂尾,配合全数字化线传飞控提高操纵能力
在超视距攻击武器方面,研发多年的“流星”尚未服役,因此印军得到“阵风”F3后,至少在初期必须使用“米卡”。这款导弹因为追求“一弹两型”和在中型战机上的挂载能力,因此最大速度只有3马赫,远逊于SD-10A的4马赫。考虑到末端存速能力,“米卡”的不可逃逸区会比SD-10A缩水很多。考虑到“米卡”区区50千米的最大射程,极有可能发生“阵风”F3已进入SD-10A的不可逃逸区,而“米卡”仍不构成发射条件的事情。从印度军购的一贯作风看,只要“流星”服役,引进是迟早的事。不过虽说“流星”纸面性能颇漂亮,但该型导弹弹体外2条凸起的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阻力极大,在中低空机动时极大抵消了冲压发动机推力大的优点。而越往高空,冲压发动机的效率越低。因此笔者以为,其实“流星”导弹并不适合对付高机动性目标,其威胁并不大。
达索把“阵风”宣传为全能战斗机而不是多用途战斗机
首先,我们要看JF-17“雷电”战斗机的目标定位和研发背景。巴基斯坦空军对其定位一直很明确:这就是一款旨在替换老旧的强-5、歼-7P、“幻影”III和“幻影”V的低成本多用途战机。头几批改装JF-17“雷电”的巴空军中队,以前都是驾驶强-5的。想当初,巴空军信誓旦旦地宣称要采购250架JF-17“雷电”。但美国军售F-16的限制稍有放松,巴方的采购意愿便立刻下降到150架。该机在巴空军中的实际地位和用途,由此足见一斑。
除了Azm项目外,中国也在协助巴基斯坦发展太空科技。巴基斯坦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巴基斯坦遥感卫星-1(PRSS-1)将于2018年3月发射升空。此外,阿曼宣布巴基斯坦宇航员将在中国的帮助下在未来两年内进入太空。
JF-17的DSI进气道有助于降低全身R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