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玮
中间插叙一句:我们知道苏-47仅仅是俄罗斯第5代战斗机的气动验证机,那么其他子系统呢?这些系统都在苏一33UB上进行了测试,也就是说,俄罗斯第5代战斗机=X·(苏一47+苏一33UB),当然其中作为系数的X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苏一33UB的目的绝不仅仅像其“UB”这个表示教练的尾辍那么简单。
其实苏-27UB的研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之前,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在此不再赘述。首架飞机是在苏一33二号原型机T一10K一4基础上改造的。在首架原型机上可以看到整个进气道,机背和尾锥都还是原有的俄罗斯海军蓝绿海洋迷彩,黄色部分是新生产的改造部分。新改造的组件在共青城制造,BT页游,首架试飞用原型机T--10KUB在奠斯科的苏霍伊试验工厂装配完成,1999年春进行第一次高速滑跑,1999年4月29日完成首飞。全新生产的二号原型机不久后就完成总装并首飞成功。
资料图: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进行滑跃起飞的苏-33UB舰载机
1999年4月2913,在“超级大黄蜂”首飞4年之后,一个有着滑稽脸蛋的“侧卫”新成员给了这个问题一个不错的答案,当然也给了中国舰载机一个不错的选择,那就是苏-33UB。 苏一33UB是一种从诞生背景开始就很特别的飞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俄罗斯海军已经决定采用苏-25UTG而不是一种飞行性能与苏-33相当的双座飞机作为舰载教练机。那么在苏联轰然解体的9年之后苏霍伊公司仍然斥巨资研制并竟然生产了两架同样用于舰上操作训练的苏一33UB教练机,而且苏一33UB整个气动布局和航电设备等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近乎于全新设计的前掠翼验证机苏一47。
舰载机是航空母舰主要的进攻和防御手段,而舰载战斗机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在中国航空母舰呼之欲出的时候,中国的重型固定翼舰载战斗攻击机同时也应蓄势待发。对于我国这柄尚在襁褓中的“海上利剑”,本文暂时以“飞鲨”来指代,希望它能够像一只振翅翱翔的鲨鱼,在空中歼灭那些胆敢从海上来犯的敌人。
重型通用战斗攻击平台——苏-33UB(及苏一33M)还是“飞鲨”
对于我国而言,要拥有航空母舰甲板上必备的这一机种——重型通用战斗攻击平台,无非仍是两条路:外购和自行研制。先讨论外购,目前比较现实的仍旧是俄罗斯。因为外购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风险缩短周期。因此第一时间就排除手头没有现成固定翼常规起降舰载战斗机的国家,再加上禁运和政治因素的第二次排除,能选一起飞而大打折扣,甚至其挂载Kh一41重型反舰导弹的能力也因此而遭到质疑。而仅仅装备苏--33一种固定翼飞机(苏一25UTG仅仅作为教练机使用)的苏联航空母舰在空对面打击能力上非常值得怀疑。
1990年,一架苏一34战斗轰炸机原型机T一10B一1在演习中为了助兴,放下起落架后低空掠过“第比利斯”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并作出着舰姿态一一虽然它无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而这张“摆拍”的照片公布后令西方大为震惊.并断言红海军要在全球作战的航空母舰上部署高速轰炸机。结果这个断言成了西方的噩梦,当然这也不过是苏联红海军的一个美梦。 其实在苏一33的基础上增加对面攻击能力也无法改变其功能单一且贫弱的事实.苏一27SM的不受欢迎足以说明这一点。毕竟这种已经诞生了20年之久的旧飞机想要抗衡最新的F/A-18E/F,那么就需要像“超级大黄蜂”一样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进。
声明:本文为《航空世界》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毫无疑问,传统航空母舰最核心的能力来自重型截击机和反舰攻击机。这两种机型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的F-14和A一6。随着时代的发展,主力作战航空器的设计思想和航空母舰的运用战术都在发生变化。一是作战飞机研制成本的激增和高强度战争条件下后勘保障的限制,都要求战斗机能够兼具对面打击能力,同时在截击作战和制空作战中都不能落于下风:另一个是美国提出航空母舰应该从传统的以控制海区为主要任务的“在海上”转变为从海上攻击敌方本土的。从海上”。这两点都要求现代舰载重型截击机和反舰攻击机不但要合二为一,同时还要具备与敌方陆基战斗机格斗和对面精确打击能力。这种要求对于一个最大起飞重量30吨左右而且要求在200米内完成起降的战术飞机而言是很困难的,再加上新时代更要求飞机要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目前比较极端的美制F/A一18E/F“超级大黄蜂“而言,该机身兼制空格斗、反舰,对面打击甚至电子干扰和空中加油,同时飞机迎风面可探测性也较低,且研制周期已经不能再短了(该机发展自F/A-18“大黄蜂”)。即便如此,该机的远程高速截击能力仍旧落后于它所替代的F-14“雄猫“战斗机,难以保证航空母舰免受快速轰炸机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