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腰界革命根据地因何建立?
人民日报记者邝西曦:
7月17日,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采访团队在红二、六军团会师遗址采访。本版图片由记者龙帆摄
为了表示感谢,红军送给黄永富一块银元。这块银元,黄永富始终不舍得用。上世纪80年代,黄家把银元捐了出来,如今陈列在司令部旧址中。
通过查阅大量史籍,从游击队员子女口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等地实地走访……何立双对南腰界的红色历史愈加熟悉。
这次再走长征路,于我而言,是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绝佳机会。
上世纪30年代,南腰界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年做到头,不见来一盅;财主官府逼,难度春和冬;卖儿又卖女,落得一场空;逃外啃树皮,死在路当中。”
志愿讲解红军故事
央媒记者将“再走长征路”作为践行“四力”的生动课堂——
7月17日,在为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近百名央媒和市属媒体记者讲解完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何立双发朋友圈感叹道。
“一块银元”的故事见证军民鱼水情
参加“再走长征路”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磨炼,也让我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更是我们践行“四力”的生动课堂,我要用心、用情、用功采访,通过手中的笔去再现生动史实和感人事例,讲好长征故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红军街上有一处《十大政纲》题刻遗址。”何立双介绍,其中就书写着“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等标语。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之所以选择以南腰界为中心建革命根据地,原因之一是这里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结合地带,人口多、兵员广,有利于队伍的壮大。”酉阳红色景区管委会主任白明跃说。
媒体视角》》
1934年10月27日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宣读中央来电,恢复红三军为红二军团,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直入湘西,并肩战斗,由此走上胜利发展的新阶段,并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
之后,在黄永富家人的多次盛情邀请下,红军战士才喝下米酒。令人欣慰的是,米酒很快治好了战士们的病。
小知识》》
何立双是一名红军故事志愿讲解员。当天,是他39岁的生日。
脚上沾泥土 作品有温度
酉阳南腰界镇,红二、六军团会师路线图。
在司令部旧址,何立双讲得最多的是“一块银元”的故事。当天,他也将这个故事讲给了记者们听。
打土豪分田地
如何增强“四力”呢?我认为,应该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深入工作第一线。和全国媒体同行一起参与此次“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我切身感受到“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的真正含义。我认为,只有迈开腿、俯下身、察实情、动真情,以现场感动增加思想力量,才能让新闻报道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