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进劳动力顺畅流动。针对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影响劳动者流动的城乡、区域、身份等体制机制弊端。
长城网讯(见习记者 许艳艳)9月28日上午,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就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3.明确高校专业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13所省重点骨干大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学科专业。普通本科院校重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学科专业。高职院校健全学科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和岗位及产业的联动发展。
4.创新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积极推动高校校际间协同,构建学科专业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
1.用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问题。2019—2021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2019年培训48万人次以上。经过努力,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全省从失业保险金结余中拿出34亿元,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单独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7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了就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以多种方式听取了各相关方面近500人意见,吸引近百名人大代表参与检查。
会上,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税务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接受与会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人大代表的现场询问。
省人社厅厅长宋立民答复:
针对“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现象,省教育厅在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匹配衔接方面有哪些措施?
2.严控布点多、需求少的学科专业,淘汰就业差水平低的学科专业。每年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强化年度招生计划对人才供给的调节。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裁撤了一部分专业。一些学校就把长线专业如计算机类专业、社会管理类专业撤销了。
5.以评促建,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对“双一流”和重点建设学科专业进行绩效考评,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督促高校定期对专业设置进行自我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专业认证工作,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1.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大数据与物联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先进环保等高新技术相关学科专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金融、科技、信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助力冬奥会,打造冰雪人才培养基地。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改造钢铁、石化、食品、纺织服装等相关传统学科专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教民率先发问,他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当前,我省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部分一线技术岗位招工难,另一方面,不少劳动者却找不到合适工作,“招工难”“就业难”现象并存。
省教育厅厅长杨勇答复:
省教育厅厅长杨勇回答结构性就业难相关问题。长城新媒体张笑宇、刘澜澜摄
2.扩大有效岗位供给。加大培育市场新增主体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落实好减税降费、失业保险返还、技能提升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
省人社厅厅长宋立民回答结构性就业难相关问题。长城新媒体张笑宇、刘澜澜摄
,超变态网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