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汉口早已万象更新。2010年起,江城开始城中村改造,城市核心区不断扩容、翻新。同年,万科便拿下唐家墩170万方项目,面对破旧的房屋、拥挤的街道,万科下定决心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区域。
有的建筑翻新保存下来,有的建筑却不复存在。2015年江汉路天桥传出拆除的消息,引发无数武汉人前往“合影留恋”。图为1985年,春节夜里的江汉路天桥。那时武汉还没禁鞭,噼里啪啦的声响,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欢笑和喜庆。
时代不停的向前发展,取代“麻木”的是一种安全快速的交通方式。2004年7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对于武汉人来说,出行方式更是多了一项选择。
老照片里除了百年建筑,还记录了武汉人以往的生活习性。“竹床阵”便是老武汉夏日的标志。入夜时分,各家各户将自家的竹床抬到街边,躺在竹床上,摇着蒲扇,邻里间闲聊家常,渐渐入睡……
江汉路上的“古董”,除了水塔还有民众乐园。提起民众乐园,土著武汉人会说:“老民众乐园可热闹了,以前这里天天唱戏,还放过免费电影。”始建于1919年的它,发展至今早已焕然一新。
一觉醒来就该“过早”了,武汉人喜欢把吃早饭称作“过早”,一碗热干面、一杯绿豆汤,就是美好一天的开始。除了热干面,武汉还流传着许多“老字号”: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顺香居的烧麦……
保留下来的百年建筑,网页游戏私服大全,还有中山公园。武汉的中山公园始建于1909年,占地32.8万平米。80年代时,中山公园陆续修建了儿童游乐设施,摩天轮、过山车、碰碰车……这里应该是老一代武汉人童年记忆最多的地方。
说完吃,再看“行”。在老武汉,风驰电掣的不仅是公交,还有“麻木”。这种动力三轮车,曾是令武汉市政府头痛的“毒瘤”。2003年,武汉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改,仿佛一夜之间,“麻木”不复存在。
轨道交通1号线大智路站旁,坐落着一排法式风格的建筑——大智门火车站(原汉口火车站)。这里曾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京汉铁路的终点站,后来,京广铁路建成设立新汉口站,大智门火车站便不再沿用。
说到童年记忆,不得不提汉正街。服装、箱包、副食……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没有网购的年代,这里就是购物者的天堂。这条曾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的地方,在2011年从原址迁往汉口北市场。
沿袭了大智门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位于江汉区金家墩发展大道的汉口火车站,是全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作为武汉三大火车站之一,日最高发送量达16.9万人次,这里也成为无数人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山大道走到江汉路,一栋红色建筑格外显眼,它就是武汉最早的一栋高层建筑——汉口水塔。对比街对面高251.4米的佳丽广场,再看高度仅41.32米的水塔,娇小玲珑的它,多次修复翻新,见证了武汉消防百年来的变迁。
近年来,武汉好消息频传,先后被评为超大城市、“新一线”城市。其实,早在民国初期,武汉的发展就十分引人注目。那时的武汉,一度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
爱吃的武汉人,还喜欢宵夜,而短短170米的吉庆街就是宵夜位置的首选。吉庆街将排挡和民间艺术完美融合,曾一度是武汉民间文化的符号。作家池莉甚至将吉庆街的故事记录下来,写成《生活秀》,后来还有同名电影上映。
传承百年汉口精神的万科汉口传奇,许下的承诺逐一兑现,前三期产品面市均广受市场认可。而今,万科汉口传奇将在6月15日举办一场“神秘”活动,连接旧时光与现代生活,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其中,三镇之一的汉口代表武汉商业发展的辉煌。1861年江汉关成立,一时间商贾云集,造就了武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百余年过去,汉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泛黄发灰的照片,记录兴衰的演变,见证汉口的成长。
由江汉关出发,漫步在汉口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间,仍能看到一排排有着明显欧式建筑风格的洋房。在历史长河中,那是各国租界的遗迹,在同样的地方,现在却成为新人们拍摄婚纱照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