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观念很早就植入她的基因,并从她在哈佛大学读硕士期间变成现实。因为在一次课堂讨论中认识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偏见,作为哈佛中国校友会主席的她,决定将“哈佛中国行”打造成世界青年看中国的窗口。
12月5日起,除了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和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主席、清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毕业生、“哈佛中国行”主要组织者,28岁的柳茜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首位获得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勋章的非乌籍人士。
柳茜(前排中)率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主席访问团来到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柳茜/供图
“年轻人不要急于把自己放小、把事情放大。不要只盯着钱、只盯着一份工作。当你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时,这辈子就不会走偏。”她说。
使命感早在她身上扎根,她一直在想,她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能为世界做什么。她决定把做青年成长项目、做民间外交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希望能建立一个帮助世界青年提升胜任力的组织,让青年成长成才,为改变目前世界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出一份力。但一个兼职的负责人带领一群兼职员工培养出来的,只会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她不仅要辞职,还要读一个博士,让自己有足够的基础带好这个“孩子”。
曾经出差都住五星级酒店的柳茜,开始对一切精打细算。做公益项目不容易,她把“原来想象不到的事情全干了”。上各种比价网站、住40元一晚的青旅、和从未有过关联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有朋友在晚上6点联系她,这个不久前还接受过国事访问规格接待的年轻女孩,可能正在前往某个城市的火车站,赶一趟过夜绿皮火车的卧铺,因为这样既不耽误她最舍不得浪费的时间,又能省一晚上的房费,还比往返坐高铁省下500元车费。
这并不突然。她看着自己的南苏丹同学回到他只有7岁的祖国,拿着每月100多美元的薪资,在战争的废墟上干着建立南苏丹金融体系的事业;看着自己的索马里同学,虽然已经享受着个人的幸福生活,却不甘心眼看自己的国家海盗猖獗、毒品泛滥,在明知总统候选人被暗杀率高达60%的情况下,毅然参选总统。
5天后的早上5点,她从乌兹别克斯坦飞抵北京,10点半在东帝汶大使馆开会,为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的新项目“President X”奔忙;下午辗转到天津,网页游戏私服,在南开大学做分享讲座;接下来的一周,她辗转4个城市,做了4场讲座,与不同的人开了8个会议,其中不包含每天与自己团队开的电话会。
在她看来,如果想扩展生命的维度,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并非易事,在工作很难推进的时刻,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管柳茜和谁聊着什么话题,眼泪都会“刷刷刷”地掉下来。但回过头反思,她觉得痛苦是因为把自己放得太大,“你需要用人类观和历史观去看问题”。如果让她说是什么支持她走下去,那就是“对真理的好奇,对众生的悲悯,和对成就事物的渴望”。
柳茜和父母签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协议——在她全身心投入公益组织的头两年里,如果她没饭吃,请父母给一口饭,如果她没地方住,请父母给个地方住,父母不给她任何资助,也不能干预她此前工作收入的去向。父母签下这份“不平等条约”后,没有阻拦柳茜把所有存款投入她的公益组织,在组织没钱邀请全职员工的情况下,母亲还被“拉下水”,成为她的第一位全职员工。
从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后,柳茜回到中国,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拿着几十万的年薪,“日子过得很爽”。但在2017年的一天,她辞职了。
“President X”项目已经获得乌兹别克斯坦青年联盟、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部等官方机构的支持,但柳茜没有停下来,依旧在国内外为她的公益事业而奔走。
费尔干纳的民乐和200多位当地人夹道欢迎柳茜率领的中国青年企业家代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副州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带领访问团参观当地传统手工艺展和工厂。这支团队是自乌兹别克斯坦青年联盟改组以来第一支到访的中国团队。这是柳茜促成的中乌民间交流之一。
她不仅将“哈佛中国行”延续下来,还创立了让青年追随成功人士日常工作的“Shadow X”项目、组织海外实习,以及让中国乃至世界青年以一国决策者视角,为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出谋划策的“President X”项目。“我想让更多青年知道,世界很大,有很多问题等你去解决。青年需要把人生发展和国家、世界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一次“哈佛中国行”之前,一位叫西德拉的哈佛肯尼迪学院研究生读了5本关于中国的书,列了一个清单给柳茜看,清单里有12个问题,是她眼中中国存在的问题。柳茜请她带着这些问题,看看中国到底是什么样。行程结束后,西德拉对12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政治形态,只要一个政府能带领他的人民,用合适的方式朝着合适的方向去努力,它就是一种合适的政治体系。
她不会忘记这份使命的起点。大一的暑假,她在印度做防艾宣传。在一个夕阳西下、天光绚烂的傍晚,她看见人行道上蹲着一些十二三岁的印度姑娘。她问朋友这些女孩在做什么,是在乘凉吗?答案是这些女孩来自农村,没有劳动技能,无法在城市工作,1美元就可以买她们的一个晚上。柳茜无法相信在美国连一杯可乐都买不到的1美元,可以买一个印度女性的尊严。她开始做劳动技能培训,一个暑假的3个培训班里,她培训了60多个女孩儿,让她们可以到工厂做工,摆脱出卖肉体的生活。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60多个人的命运。
柳茜和团队将每次“哈佛中国行”行程分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崛起中的私营企业”“崛起中的社会组织”“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4个主题展开,并据此安排了一系列到政府、企业、NGO组织、学校等机构的交流和参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