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伯通提醒大家,银行存管不是判定平台好坏的唯一依据,判断一个平台好不好能不能投还要从平台风控体系、平台背景、收益率、股东稳定性、权威第三方评级还有标的的真实性等多方面考虑,不要看见有银行存管就直接上,以免上当受骗。
银行直连模式
银行直连模式是指平台直接与银行开通支付结算通道,投资人不需要充值和提现,在交易过程中,投资人直接通过银行在线交易,回款的时候,资金也是直接返还到投资者的投资账户。不需要再提现
联合存管
直接存管是目前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合作最常见的模式。在银行资金直接存管的模式下,银行一般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
在P2P合规备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就算接入了银行存管的平台照样会暴雷,比如之前出事的善林金融旗下的三家P2P平台善林宝、善林财富和易宝贷,它们就分别接入了厦门国际银行和新网银行,并且3家平台的累计成交额超百亿元,但这样的平台最后还是雷了!
后两种账户是根据平台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的账户。存管行一般为投融资双方开设独立的个人账户后会就充值、提现等支付结算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因为资金并不流向平台,有效隔离平台与投资人的资金,能有效减少平台触碰资金的可能性。
整个体验过程,直接存管上线的平台在注册完成之后就会提示开通资金存管账户,根据提示操作完成之后会类似如下的独立个人电子账户,另有部分平台则也可通过线下转账充值。
银行直接存管模式
整个交易过程,资金都是直接在银行系统结算的,没有第三方介入,平台就充当了一个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不会与资金产生什么联系,有效的避免了资金池,但缺点在于系统搭建成本高,很少有平台选择这样的模式。
这一模式下,投资人、借款人的账户实际并没有在银行,而是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下,银行无法监督平台用户账户内的资金流,无法杜绝平台私自挪用投资人资金的风险,所以联合存管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
并且,银行存管系统接入是需要成本的,有些问题平台可能花了大价钱把银行存管系统接入,然后大肆宣传以此证明自己没有问题、很安全,很可能是他们想要急于捞回成本的最后疯狂。
另外,一些平台虚假宣传,自己可能和某银行签署了协议,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存管上线,用户资金仍在平台,但是为了吸引投资人,对外宣传的自己已经上线银行存管,很多投资人也可能上当,所以也提醒大家不要只看宣传,就认为平台很安全。
也因为银行存管对于标的的质量是不做任何审核的,所以如果平台发布假标,依然可以从投资者那里吸纳资金给自己,比如平台老板以亲属、好友的名义在平台发布假标,不知情的投资人将自己的资金按照流程转进在第三方存管银行开设的账户,存管银行再按照交易指令将投资人的资金转给假的债权人,整个过程,虽然平台只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但实际上已经悄无声息的将投资人的钱成功吸入自己钱包。
但是这种模式银行前期开发系统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平台要求较高。目前真正实现对接的直接存管的平台有28家。
但是,银行存管了并不能表明平台就没有问题、不会跑路了!因为银行存管简单的来讲仅仅是解决用户资金进出、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对平台标的真假没有任何约束作用!
联合存管是由银行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推出的联合存管方案,这种模式下是银行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平台存管账号,负责用户账户监管和资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担任技术辅佐,提供资金结算及所需的终端设备。这一模式也是很多爆雷平台的模式
记得伯通刚入P2P圈时也就分得清 民营系 国营系 风投系等几个粗浅的概念。重阳见我此番。顿时说“投P2P就是一场排雷游戏,先不管收益额。不出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教我如何看平台银行的存管信息。最后得出结论:“安全的平台都是有银行存管的,但是有银行存管的平台不全是安全” 乍一看觉得是句废话。但是其中门道且听我分析
原因何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存管模式。
目前,银行和网贷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合作有三种分别是:银行直连、直接存管和联合存管。
这就意味着上线银行存管虽然已是成为安全平台的标配,但并不代表平台就安全。
按理说,正常情况下P2P上线银行存管可以做到用户资金和平台分离,让P2P平台不能接触到资金,从而避免用户资金被挪用以及“资金池”的风险。
老夫伯通有位学长从拍拍贷就开始入手P2P圈。在十年投资生涯中从未碰雷。伯通的P2P投资经验也是他传授的。为了好介绍下文就就称他为王重阳。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5月,已有31家银行存管平台暴雷(不含签约但为上线的平台),BT页游私服,涉及问题主要包括提现困难、经侦介入、跑路、转型等。从比例上看,出问题的存管平台占已上线存管平台总量的5%。